地球人都知道,巨头的作用除了为自身考虑外,还有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如题“三巨头”,并不是NBA三巨头,也不是物管江湖规模或市值三巨头,而是可能引领行业自救的“回购三巨头”。

不论彩生活还是碧桂园服务,在物管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扮演过、扮演着着先行者的角色,二者的一招一式都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资料图】

可眼下物管圈现状是,去年业绩爆表的时候,下半年物业股还是跌的不成样子;今年上半年业绩整体放缓,股价更是没有反转的理由。

所以,业绩还说的过去的前提下,物业股如何自救?

在勿爷看来,除了监管层严查管理层职业操守、等待关联方痊愈出院,和真正实现收入独立外,物企不能老说坚守长期主义,自身必须还要做点什么。

增持、回购是股票下行阶段,企业管理层护盘的不二操作,意在向机构、小散表态:

对公司长期前景看好,有信心。别慌,老铁。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内已有7、8家物企高管积极增持。如新城悦服务CEO戚小明216万4次增持、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拉上夫人,自掏腰包近6000万两次增持……

除增持外,多家物企也通过回购救市。如去年12月,卓越商企服务斥资约1000万回购、融创服务5月份斥资近4000万3次回购……

可是,事实证明,在市场明显有小情绪的情况下,增持和回购对逐步走弱的物业股来说,貌似没什么毛用,被大V群嘲,遭韭菜白眼。

在勿爷看来,本来有效的举措,一定程度上被时不时地产圈爆雷抵消了。

如碧桂园服务刚官宣回购计划不久,兄弟公司碧桂园低位配股计划,几乎扑灭了物业板块刚燃起的信心。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此前物企用几百万几千万来“诱多”表明态度,可能诚意不够。

记得合生创展通过回购,不到一年股价翻了3倍,那可是耗子9.72个小目标。所以,众多物企救市药方“剂量”可能太小了。

要知道,上市物企可是不差钱的主,账面现金以“小目标”为计量单位。且年内多数物企没有大手笔收并购计划,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闲置资金效用,大笔回购或将是一个不算差的选项。

重病还要下猛药,所以7月15日,物管一哥碧桂园服务官宣,将于公开市场回购不多于3.3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

按照当时的行情计算,大约需要81个港币小目标。是目前圈内最大的一笔回购计划。

而在48天后,接连有两个物企加入了这一行列。

9月2日,绿城服务官宣,拟根据购回授权行使其权力,获批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可购回最多2474万股股份,占于总股本的10%;

9月5日,建业新生活公告,根据回购权,拟于公开市场购回不多于1.269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0%。

按照当日行情估算,二者需要准备弹药分别约是17.5亿、4亿。对于中报账面现金分别是39.14亿、19.69亿的绿城服务和建业新生活来说完全拿的出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绿城服务2016年上市时募集资金为15.48亿,和本次拟回购估算的弹药相差不远,有点给市场反哺的味道。

在勿爷看来,和以前众多物企小打小闹护盘相比,这次这三家物企或许要动真格了。

由此,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建业新生活组成了物管圈“回购三巨头”。

当然,回购拉升股价并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时间去检验。不出意外的话,回购三巨头或许会引领其他物企效仿,毕竟账面现金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做点实事,等股价上去了,融资也容易很多。

唯一担心的就是还有多少雷点没有触发。

中报业绩时,勿爷分析过三家业绩数据。碧桂园服务证实自己清白,和关联方没有担保质押借贷关系;绿城服务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母公司,基本盘扎实,收入结构合理;而建业新生活出租商管、引入国资背书……

无论怎么看,股价都没有续跌的理由。但停牌17个月的鑫苑服务9月2日复牌,两日跌去了73%,物业股又被雷了一波。

在勿爷看来,物管行业在重新估值、自救的同时也是排雷。只有穿越雷区,增持、回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届时,稳健的业绩,辅之以大笔回购,或许物业股的故事又可以支棱起来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