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海物业如期披露21年度业绩。
物股通第一时间通读了年报,对中海物业的印象是,很难找到一组精准的词汇来刻画中海物业这家背靠大树的物业公司。
它似乎没有让公众、市场乃至投资者感到失望之处,同时它也难让外界为之兴奋、对之有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它的高光时刻或许就是上市的那一刻,作为第二家中国内地的上市物业企业,它的上市一度被认为是这一板块资本化的开端,它也由此受到了诸多关注。
但此后几年,它的光芒被更多的诸如碧桂园服务、华润万象生活优秀后生所掩盖。它没有讲收并购、股权激励、增持回购等资本市场习以为常的故事,而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稳健、平淡的前行姿态,像极了一位国企老干部的样子。
中海物业的2021年,依然如此。
根据年报披露,全年实现:
营业收入为9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4.3%;
毛利润为16.41亿港元,同比上涨37.3%;
归母净利润9.83亿港元,同比增长40.5%。
营收不错、增速可以,但利润率却是中海物业的痛。
与同行业其他头部公司利润率羡煞众人的表现相比,中海物业的盈利指标自从上市以来表现一直不甚亮眼。
2021年,中海物业毛利率为17.4%,虽然管理层此前多次反思,强调在这方面要有改善,但这一指标还是同比下滑了0.9%。
事实上,毛利率走低已经困扰了中海物业管理层多年。2021年的下滑是自2017年以来的五连跌,在近五年时间里,毛利率跌去了6.51个百分点,增收不增利,疲态尽显。
对此,在业绩交流会上,中海物业管理层解释称,21年毛利率下滑有市场竞争的原因,还包括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另外因过往酬金制占比较高(入账毛利率100%),包干制占比提升也会影响毛利率,但未来影响会降低,未来预计毛利率在17%-20%之间波动。
物业服务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近些年人力成本一直处于上涨状态,提升利润率的手段最见效的就是降本增效。
降本方面,中海物业大力提升业务的“含科量”,提高人均单产;增效方面,从年报中能够明显的看出,中海物业管理层在21年做了一次比较大胆的尝试——加大马力开展停车位买卖业务。
根据年报披露,中海物业自2018年下半年开展停车位买卖业务,依托于中海及中建对于中海物业资源的供给,于2019年起对此新业务分部作单独列示。
截至2021年末,中海物业的停车位买卖业务实现收入2.3亿港元,同比增长10.9倍。
年报披露,2021年中海物业共出售停车位2067个,而上一年售出的停车位为164个,销量大增,带来的利润立竿见影。报告期内利润由上一年的510万港元增至 6490万港元,激增11.7倍。
业绩激增的同时,由此带来的库存也增长了63.6%。老司机家里屯着这么多车位,估计深夜也要犯愁。
不过,中海物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分红,自2015年10月23日IPO以来,连续7年保持了现金分红,虽然金额高低起伏,分红的比率还是保持在30%左右,一个字“稳”。
与分红一样稳定的是公司的股价,4月6日,公司股价首次站上10港元/股的新高,上市后涨幅超过10倍,成为了港股物管板块最靓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