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是世界睡眠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明显的感觉,以前的世界睡眠日,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水花。反而在今年,却充满了铺天盖地的各种讨论与新闻。高峰时期,热搜新闻中同时几个睡眠的话题挂在前排。这些迹象都在不断揭示着,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睡眠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当下社会,失眠已然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据研究机构报告,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不同程度失眠发生率已接近 40%。失眠正在逐渐成为大众病。导致人们睡不着的原因有很多,在《默沙东诊疗手册》家庭版指南中,失眠最主要的原因被归为五类,除了常见的压力和不良睡眠习惯,失眠的出现还跟生理、心理病症密切相关,如各类慢性病、失业、失恋、压力等,在睡眠面前,众生平等,失眠人都成为了弱势群体。
微博上有关“失眠”的话题阅读超4.7亿,许多人开始重视睡眠不足的危害,想要在共鸣之外寻找一些解决方案。
失眠泪与熬夜税
在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中,消费者用脚投出的票是睡眠仪、褪黑素,这两个的销量在淘宝上笑傲整个睡眠疗愈的江湖。其中,在天猫平台,睡眠仪年成交同比增长914%,褪黑素年成交同比增长40%。此外,一些呼吸机、睡眠软糖、酸枣仁养生茶等产品也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失眠新生军加入,睡眠经济的钱景一片广阔。艾媒咨询机构调查结果显示, 2016-2020年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2%。预计2021年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2030年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
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增长的趋势,衍生出很多智商税商品,许多打着黑科技幌子的商品开始了表演。睡眠神器中,睡眠手环、助眠仪、助眠音箱、智能床垫等产品开始了对年轻人的围剿。
这些商品基本上是通过两种宣传方式来让消费者选择。一种是以睡眠手环为主的助眠产品,通过监测睡眠状态,心跳脉搏次数、眼动频率等,提供个性化的睡眠建议。一种是助眠仪类的商品,通过脉冲的电刺激影响脑波达到宣传的助眠效果。
睡眠手环之类的检测追踪睡眠状态,说它是智商税主要是因为,各类的检测及建议最后导向的,所谓的个性化总结都是早睡多动。这跟减肥的管住嘴迈开腿也没什么区别。花个几百块买个已经成为共识的睡眠建议,观测那么多的数据,让消费者了解自身那么多的睡眠数据,对于助眠从根本上也没什么用。甚至有的人因为一些不好的睡眠监测数据更加焦虑,助眠效果适得其反。严苛来说,这些设备也并无作用,在睡眠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教育上也算是出了力。
助眠仪这类检测仪,通过脉冲的电刺激改变脑电波,听起来感觉很高大上的样子。但在真实的消费者评测中,却被吐槽麻溜溜的触电感在寂静的深夜让人甚至有点兴奋。再加上一些产品还搞个什么呼吸灯,对光线敏感的失眠患者更抑郁了。助眠仪还对失眠患者的使用要求比较多,需要睡前20分钟使用,并且要连续多天的使用才会有效果。Excuse me????睡前20分钟使用,拿个鸡蛋的话,也能睡着吧?反正二十分钟后就睡着了。再者假设真的有用的话,连续一个月一日三次的刺激,这不易操作的特性有多少人可以按照正确方式操作呢?
而智能床垫这种大宗助眠商品,宣传的是可以通过调整软硬度和角度,让睡眠更容易。如果消费者想要通过智能床垫治疗失眠就扯淡了,智能床垫充其量也只是通过智能设备的调整让睡眠更加深沉,辅助的是深度睡眠的质量,而不是失眠,指望这个高价的设备能够治疗失眠,纯属想太多。归纳的话智能床垫or智能床算是锦上添花的设备。
心理的因素与生理的因素不消除,想要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去治疗失眠,多少有点牵强了。在失眠的根源上去发力还有治愈的可能,通过这些治标的方式,也只能是花钱买安慰了。如果不幸的是上述的助眠设备都踩过雷,那就只能祈祷冤枉路走多了,其他的路会顺一点。走过的失眠冤枉路,都是熬夜上的税。
科技可以在哪发力?
想要讨论科技是否能够给出终结失眠的治疗方法,就得聊聊失眠的因。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及到失眠最主要的原因被归为常见的压力、不良睡眠习惯以及生理、心理病症等。
对于生理、心理疾病以及压力等,这种主客观因素较为复杂的领域,能够起到直接干预作用的技术较为困难。在这些领域中,比较擅长心理的人类也很难去疏导一些病患的认知,更不用说机器了。
在现阶段的市场中,多数主打数字技术诊疗的企业更多的是采集、挖掘数据,缺乏改善、治疗、干预的手段,这些企业的用户也主要以B端客户为主,C端的消费者面对这些产品,犹豫的主因也是治疗的效果和成本。据悉,市面上一套数字疗程在千元左右,用户的付费意愿也并不是很积极。
目前在睡眠中,科技主要的身份还是辅助者,助眠而不是诊疗直接干预。
在睡眠的有关科研中,可能会作为一个好的研究助理的角色,对于一些睡眠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机器学习比人类研究员较为擅长。通过这些对于睡眠数据的挖掘与研究,辅助科研人员来展开更多关于睡眠的关键研究。
在一些特殊的睡眠疾病中,比如睡眠障碍疾病患者熟睡中忽然呼吸暂停,或者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忽然失去意识陷入睡眠等情况,通过对眼动频率与脉搏等数据的预判,进行干预。
在治疗失眠中,科技目前能够直接干预的范围有限,想要治愈失眠,还是找人类医生会更加有效。
正视真实
睡不好的人,各自有各自的故事、痛楚。在今年的世界睡眠日中,有机构将这些故事的数据更加细化,将失眠的人群分为了三类:睡不着的真患者,不想睡的自由灵魂,加班熬夜的“打工狗”。在这其中,不想睡而选择“主动失眠”的人占了46%。在“主动失眠”的人群中,00后占比60%。
00后的年轻人接过80、90 后的熬夜大旗,自主选择了熬夜,不过这个自主深究也是被动的选择,白天脑力与时间的压榨,只能在夜里获取一些自由喘息的空间。要说年轻人有什么自由?可能熬夜自由算一个吧,倍感心塞。
面对失眠,精挑细选的拯救熬夜计划,还埋伏了许多商家,迎合着年轻人迫切想买个好觉的朴实愿望,割韭菜收智商税。
不过在豆瓣睡眠小组中,也会发现很多可爱的患者,搞各种幺蛾子来苦中作乐。什么用数饺子代替数羊,更有效啦,听大悲咒,摇脑袋晃晕到睡着,做眼保健操啦,奇奇怪怪但可可爱爱。
对于重度咖啡上瘾患者,对抗失眠,采用的是早C 晚A的方式,这个说法在护肤领域中比较风靡,指的是早上使用维C类护肤品,晚上使用维A类;在睡眠领域,则指早上用coffee(咖啡)来提神,晚上喝alcohol(酒)来助眠,微醺结束辛苦的一天,甚至也让社畜面对循环往复的工作,耐受度增加了许多。
无论是选择戏谑还是严肃,这个占据我们人生三分之一时间的睡眠,请正视它。睡眠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言,尤其是面对无常的当下,新冠的肆虐,对于免疫系统与心理的攻击,都需要一个结实的身板去对抗。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院士开讲》中提到,新冠将影响人类心理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全球数亿人出现失眠问题,新增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院士建议咱们普通群众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不仅要锻炼身体,也要好好保持睡眠。在每天必需的睡眠中,需要投入心力来调整,休养生息才能生生不息。
屠格涅夫在《初恋》中,说过一句话:不要害怕。最重要的事:要过正常的生活,不要做激情的奴隶。不然,有什么好处呢?不论浪头把你卷到哪儿,还不是一样的糟。一个人即使站在一块石头上,也要用自己的双脚站着。
无论未来我们面临的境遇如何,落到实处,都要回归正常的生活,都要好好正视这个让我们回血的睡眠。在一切的动荡中,一切的失意,一切的安慰,向上的能量都来自于时间与睡眠。正视这份真实,睡眠也会回馈给我们一片寂静之地、遗忘之地安放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