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看了真是急了,他的投资方也是急了,估计马上要爆仓……老梁讲,他是生鲜电商老大,哪有老大担心老二垄断”。日前有消息显示,盒马鲜生CEO侯毅近日在社交媒体中,发布了这样一条“炮轰”叮咚买菜CEO梁昌霖的内容。

而上文中的主角,则是在2021年6月29日在纽交所挂牌的叮咚买菜,上市之初,首日其收盘价为23.52美元/ADS,公司市值也由此超过了55亿美元。但截至美东时间3月15日收盘,这家公司的市值就已跌至仅6.96亿美元,无疑也给了竞争对手屡次“开麦”的由头。

事实上,侯毅此前就曾多次公开“吐槽”叮咚买菜,最早甚至可追溯到2019年。当时,侯毅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中下了一个“前置仓是伪命题”的结论,并表示这一结论来自盒马投建测试的80个前置仓(盒马小站)。此后随着叮咚买菜的上市,侯毅则曾发文称,“(叮咚买菜)好惨烈,上百亿资金困在里面,几乎没有韭菜。好像一艘撞上冰川的泰坦尼克,大家都知道马上船要沉了,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前有“看衰前置仓”、后有内涵“马上要爆仓”,侯毅也维持着一贯高调、“直接怼”的耿直形象。而梁昌霖倒也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不善于打嘴仗”,他同样也曾在社交媒体中隔空回应称,“商业竞争很正常,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尽管两家公司高管之间的唇枪舌战看似火药味十足,但在双方隔空喊话的背后,却是如今生鲜电商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一直未能走出的亏损困境,以及尚未跑通的商业模式。如果仅从盈利状况来看,叮咚买菜与盒马鲜生两者更像是“大哥和二哥”。

尚未盈利前,生鲜电商的模式真有优劣之分吗

一直以来采取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尽管其GMV已经从2017年的7.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30.3亿元,2021更是达到了227亿元。但与此同时根据其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其净亏损高达64.29亿元,并且在2019年至2021年里累计亏损了115亿元。

而对于何时能够全面盈利,梁昌霖此前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曾表示,“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我们的现金储备有52亿元人民币。公司已经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不久的将来将实现全面盈利,现金储备足够支撑到我们盈利的那一天”。尽管这句话看似有着充足的信心,但以该公司前些年的亏损额来看,现金储备或许还不足以维持一年时间,并且对于前置仓的品类宽度、低客单量、高损耗率、毛利率等问题,叮咚买菜似乎至今仍未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似乎也印证了侯毅的“吐槽”,即叮咚买菜“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但事实上背靠阿里的盒马鲜生又何尝不是呢?尽管目前主要走店仓一体模式的盒马并未公布详细的财务数据,但在2022年的内部信中就已明确指出,需要暂时“勒紧裤腰带”,目标是从现在的单店盈利提升为全面盈利。

并且在今年年初也曾有消息源透露,阿里方面正考虑为盒马寻求独立融资,拟估值为100亿美元。由此不难发现,无论是叮咚买菜的前置仓、还是盒马鲜生的店仓一体,这两家公司仍未跑通自己所坚持的模式。

三年融资总额近290亿元,生鲜电商的下一步往哪走

不过正如同梁昌霖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吃”是一个十几万亿的市场,存在着非常多的商业模式;同时消费者也存在差异,光是在上海,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皆有不同。并且他还表示,“尽管近年来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快速发展,但最终也会和线下商超等实体处于多业态共存的状态”。

其实这一观点与侯毅此前提出的“多业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之路”不谋而合,所以即便双方在社交媒体上“吵”得水深火热,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无二致。从目前盒马的业态来看,其既有有占地面积大小不一的盒马鲜生、盒马Mini店,有类似Costco的盒马X会员店,还有“自提+次日达”的盒马邻里、盒马奥莱店。

并且从近年来的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叮咚买菜似乎“杠”上了预制菜。据公开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的年夜饭预制菜销量增长超400%,而在2021年第四季度其预制菜GMV就已达到9亿元。并且在利润率方面,叮咚买菜就曾透露,“以预制菜‘拳击虾’为例,其券前毛利率为33.8%、高于整体券前毛利率,而包含拳击虾订单的客单价比平均订单高73.9%,达98.9元”。

其实在预制菜这一赛道中,早在去年7月盒马就已计划在全国布局6大中央工厂,主要生产酱卤熟食、生熟面制品、半成品菜等3R产品。据悉,其在武汉的首家中央工厂已在3月正式投入使用,而包括排骨藕汤、珍珠圆子、鱼糕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预制菜,也将配送至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并且据盒马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万亿元市场规模的预制菜或将成为盒马的新增长点”。

不难发现,有着更高利润空间以及市场潜力的预制菜,也或将成为生鲜电商的又一个发力点。而叮咚买菜方面已经在预制菜、鲜花、高端水果等产品上,已陆续与盒马形成的竞争关系,或许也正是侯毅“急眼”的原因之一。

但预制菜真的能够完全解决燃眉之急吗?尚且不说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场,如今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使用频率其实还并不算高。根据艾媒咨询此前公布的相关数据就曾显示,一周1次、一周2-3次的用户占比超过50%,而大部分一周2-3次的用户集中在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显然目前生鲜电商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远高于三、四线城市,但进一步下沉显然又会难以避免地遇到客单价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如今生鲜电商的命运,或许就像还在海上浮沉的一艘大船,虽然看似充满希望,但在海面下依旧还有看不见的冰山或暗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