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相继推出延长产假、增设父母育儿假等举措,优化生育政策。日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还需要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的生育保障制度,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合理分担机制,推动生育保险“扩面提标”。
此外,他还表示,当前,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升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做好生育服务和支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让育龄人群“想生、生得出、养得好”,其难度并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三四十年前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工作。
谈生育支持体系
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的生育保障制度
南都:在这一轮生育政策优化中,各地推出完善生育假制度、延长产假、增设父母育儿假等举措,如何避免这些假期成为“纸面福利”?
王培安:要把“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用人单位支持员工休假、让女性敢于休假而免受职场歧视、让男性主动休假更多参与家庭育儿,还需要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的生育保障制度,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合理分担机制,推动生育保险“扩面提标”。
除此之外,我认为,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出台配套监督和保障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对用人单位进行激励和监管;强调父母共享假期、共担责任的原则,减轻女性育儿负担,防止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并且,要探索建立公平普惠的育儿津贴、父母津贴等制度,不断健全家庭友好的政策体系。
南都:我国的生育支持体系还有哪些完善的空间?
王培安: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强化顶层设计,将生育支持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构建支持“生”和“育”的经济社会环境,推动出台有利于婚育的税收、住房、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一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脱贫地区婴幼儿照护入户指导,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二是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构建与国家人口战略相适应的生育保障体系;三是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保护生育力;四是建立健全家庭友好政策体系,将性别平等落到实处,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五是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责任共担、代际和谐”的新型婚育文化,继承和发展“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人,人之本在育”等传统文化思想,培育发展支持生育的文化基础。
南都:目前讨论的生育支持政策是否只考虑到城市?是否应该为农村人口出台有针对性的生育支持政策?中国计生协队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王培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流动人口规模近3.8亿人,其中从乡村流向城镇的人口近2.5亿人,推进流动人口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生育支持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生育保障制度,加强脱贫地区婴幼儿照护入户指导,也可缓解人口发展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计生协在农村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三留守”人员项目,在城市开展新市民健康项目,促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自2020年启动“向日葵计划”,在全国10个省29个县的农村地区建立了100个“向日葵亲子小屋”,带动各地共拓建亲子小屋1000多个,以小屋为依托,传播科学养育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补齐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短板。还开发了便携式亲子服务工具包,培训一批村计生协秘书长和会员小组长作为亲子服务辅导员,开展家长课堂、亲子活动、入户指导等。
谈托育服务
解决托育问题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南都:目前,0-3岁婴幼儿总体的入托率只有约6%。如何加快托育机构的服务供给?
王培安:我认为,解决托育问题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抓建设,抓需求释放。
首先,要推动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在居住区、工作区内配套规划建设普惠型托育服务机构。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大投入,既补贴建设经费,也补贴运营经费,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型托育机构,把托育服务价格降下来。第三,要统筹调配学位、托位,鼓励“托幼一体化”,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儿班,将2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纳入以公立机构为主的普惠型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南都:今年两会你在有关托育服务体系的讨论中,提到也不应该忘了农村婴幼儿照护资源短缺的矛盾?
王培安:根据七普数据推算,我国农村0-3岁人口数约为1690万。目前,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普遍集中于城镇,县城以外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没有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我们对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问题长期重视不够。农村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也确实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广大偏远农村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托育服务资源稀缺,农村家庭难以主动送托、集中入托,更多依赖于上门提供的指导服务,并且对服务的支付能力差。其次,相较城市,农村地区依托机构开展托育服务的成本更高且更难下沉基层。
南都:怎么找到一条提升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的路径呢?
王培安:我建议,国家出台聚焦农村的婴幼儿照护指导意见,将农村婴幼儿早期照护列入公共服务。要以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为目标,将“十四五”期间国家用于育幼的资金继续向脱贫农村地区倾斜,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鼓励县级政府设立“幼有所育”专项资金,保障农村每名0-3岁婴幼儿3000元/年的发展经费并将此列入公共服务。政府可不直接提供服务,重点在于完善制度和组织队伍。
此外,建议充分引导有经济实力和经验的社会力量参加,由政府主导合作或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担质量控制并参与项目运行,在坚持普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类型服务方式。在居住集中、社会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开展中心式养育指导,鼓励补贴入托;对居住分散和入托困难的家庭开展入户家访辅导。
谈“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
改善未婚人群获取避孕服务的隐私保护和可及性
南都:你认为,做好“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面向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应该如何去建设?
王培安:此项活动服务的对象是指“非意愿妊娠人群”。多项调查显示,人工流产的女性中,年轻、未婚、未育占比不断升高,多次重复流产和年龄在20岁以内的高危人工流产占比显著增加。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帮助青少年免受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扰和危害。这项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巩固提升生殖健康服务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健全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着力点:一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基本避孕服务结算标准,强化生殖健康服务资金保障;二是制定出台技术指南,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青少年预防非意愿怀孕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改善未婚人群获取避孕知识和药具、接受生殖健康咨询、诊疗的隐私保护和可及性,为青少年提供优质、适宜、普惠的生殖健康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四是加强欠发达农村地区等重点地区生殖健康服务能力。五是发挥计生协等群团组织作用,通过预防宣传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公平、便利的生殖健康服务。
南都:在推广和完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面,中国计生协作为群团组织将承担哪些任务?
王培安:中国计生协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打造以了同伴教育、参与式培训、培养人生技能为主要特色的“青春健康”工作品牌,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青春健康工作全过程,我们培养选拔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志愿者,通过同伴教育影响身边同龄人,邀请青少年参与青春健康项目规划、实施、评估,真正实现青少年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下一步,推广和完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与有关部门合作,全面普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格局。二是构建教育、咨询、技术服务紧密衔接的生殖健康服务链,培养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队伍,配合医疗机构开展人工流产前咨询和人工流产后避孕指导。三是加强社会宣传,结合世界人口日、世界避孕日、5.29计生协会员活动日等特定纪念日举办生殖健康科普活动,营造关爱生殖健康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为精准服务群众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谈计生协转型
吸引和鼓励行业领军人等加入计生协
南都:计生队伍是否有流失的情况?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面临怎么样的改革呢?
王培安:去年我们发挥计生协组织网络优势,与国家卫健委、民政部、财政部等联合开展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与北京大学等开展中国老年健康和幸福家庭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两项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700多个县,在两个多月时间内组织近两万名基层计生协调查员,克服新冠肺炎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入户调查近14万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数据支持,展示了计生协遍布城乡基层网络的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
“十四五”时期,我们深化计生协改革将以“强三性、去四化”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县为重点,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继续推进地方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计生协组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巩固基层网底。着力破解制约地方计生协发展的难点问题,有序承接与“六项重点任务”相关的部分政府职能,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组织动员广大育龄群众建功新时代,将群团力量转化为凝聚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和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南都:目前基层计生干部要面对哪些具体工作?中国计生协如何为这支队伍“赋能”?
王培安: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当前,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升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做好生育服务和支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让育龄人群“想生、生得出、养得好”,其难度并不亚于甚至要超过三四十年前对人口数量控制的工作。
所以说,新时期基层计生工作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要倡导适龄婚育,在完善生育服务上下功夫,大力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保护生育力,做好优生优育指导,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在加强生育支持上下功夫,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培育新型婚育家庭文化,助力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养育成本。
相比过去,今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和能力建设。
要巩固基层网底,扩大计生协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优化会员结构,吸引和鼓励行业领军人、致富带头人、公益热心人等加入计生协;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持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加强职能设计,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延伸服务触角,建好服务阵地,在“最后一公里”当好生育政策的“宣传队”、家庭发展的“助推者”、计生困难家庭的“贴心人”、计划生育家庭权益维护的“代言人”、家庭健康的“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