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兴起的共享单车,以出行方式高效且成本较低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但最一家共享单车品牌宣布涨价的消息传出,在人们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涟漪”。

日,美团单车发布公告称,由于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自2022年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将进行如下调整:7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90元,与之前的套餐相比分别增加5元、10元、30元。

在受访专家看来,短期内,共享单车企业选择涨价来维持运营,不是解决长期亏损问题的有效手段。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企业需要在做好精细化运营降本提效的同时,多措并举拓展更多收入来源。

涨价难解成本压力大

回溯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2015年,共享单车概念兴起,资本和巨头开始布局,2016年成为共享单车“元年”。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各大资本和巨头为抢占市场摩拳擦掌,各显神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共享单车玩家在前赴后继的同时,也在大浪淘沙。如今,滴滴出行孵化的青桔单车、美团收购摩拜后改名的美团单车、蚂蚁集团旗下的哈啰单车组成了共享单车“三巨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国际商报记者说:“作为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共享单车以其灵活的特点的确为用户带来了不少便利。当前共享单车市场格局稳定,基本被滴滴青桔、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三家占据。”

记者注意到,宣布涨价,美团单车并不是首家。早在7个月前,哈啰单车便率先宣布了涨价。无独有偶,对于涨价的原因,美团与哈啰的说法一致。哈啰单车在当时发布的公告中表示,涨价系因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

中国自行车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车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这一成本压力也层层传导至包括共享单车台在内的下游企业身上。随着自行车采购价格的上调,共享单车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成本压力。

公司在北京西站附的郭先生对国际商报记者说,自己家附没有公交车站,为缩短从家到地铁站的时间,他一直购买共享单车的年卡,均到每天非常划算,目前尚未受到此轮涨价的影响。

而对于从北京青年路社区到朝阳大悦城上班的李女士来说,出行时则不会选择共享单车,“因为乘坐公交车挺方便,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坐公交车比骑车还便宜0.5元。如果骑车的话,有时候扫了一辆单车不好骑,还得再换一辆,又要多花一次钱”。

拓宽收入来源成关键

实际上,共享单车涨价的背后,是企业潜藏多年的难言之隐:持续亏损。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最终目的。随着共享单车硬件和运营成本的提高,企业提高收费,也是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这说明共享单车从前几年的疯狂无序发展,靠广告收入维持,慢慢回归到盈利本质的市场属。”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周迪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共享单车通过涨价方式缓解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压力,并非是理想的方式。“共享单车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公益属,其已经成为绿色出行、环保出行的代名词,对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绿色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一味地涨价易对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影响。

罗攀认为,共享单车企业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多元的,使用费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恰恰是消费者最直接感受到的。共享单车企业以涨价应对成本上涨,忽略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或会导致用户丢失,或者用户休眠(长期不适用),这些都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良好的现金流优势丢失。

面向未来,如何在市场价格与用户留存之间寻找衡点,推动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共享单车企业和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陈礼腾表示,为解决盈利难题,共享经济企业亟须构建新的增长路径,一方面通过精细化运营降本提效;另一方面,可考虑基于海量用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在数据、流量、场景上细化深耕。

对此,罗攀建议,共享单车经营者应拓宽收入来源,比如,如今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标配,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单车经营者是否能够获得政府的适当补贴或者政策奖励等,以缓解其经营压力。又如,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中流动的广告牌,有非常多的广告展示机会,共享单车经营者可以通过增加广告收入来弥补经营的缺口。此外,目前有些地方推出了自行车碳汇交易,共享单车经营者或可将消费者骑行获得的碳排量确权,通过碳汇市场形成新的收入来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