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商务部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10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同比增长8.4%,达10亿吨;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今年上半年,全国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9个、村级便民商店6.5万个……近年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今年是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日前召开的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聚焦短板弱项,以县乡为重点,加快推动县乡村商业网络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村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县域商业承载力和发展活力。
多方发力成效显著
最近,在广西灵山县新圩镇,乡村快递服务站的数字化改造正在全面推进。最显眼的变化是菜鸟乡村快递服务站里的每一个快递包裹上多了一个智能灯条。在该快递站站长韦昌源眼里,这种智能灯条是个新鲜物件儿。“听说能提升效率,而且还能够提升服务质量,让村里人取快递更加方便。”她说。
每天下午,包裹从县城共配中心运到该站点。以往,包裹进行扫码入库后,会被堆放在快递架上,村民需要根据取件码在快递架上人工翻找相应的包裹。站点包裹多、地方小,每天都弄得手忙脚乱。
自从有了智能灯条,站点收到快递后,通过菜鸟PDA巴枪,快递与灯条实现了数字化绑定。村民取件时只需在柜台上用手机扫码或输入手机号,夹在包裹上的灯条就会自动点亮并发出蜂鸣声,实现秒级找件,非常方便。
这些IoT产品应用到农村的实际物流场景后,快递上架效率提升了3倍,“无门槛取件”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尤其是村里的老人,很多都不会用智能手机,现在他们只要有电话号码,就能到站点自助取件。”韦昌源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以灯条为代表的菜鸟科技创新产品已经在广西半数以上的地市区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覆盖的乡村服务站超过100个。
这是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县域常住人口7.4亿,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全国消费市场的38%。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助于落实双循环战略,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
为此,多方在加强部署,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近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商务部同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已安排约38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助力畅通县域物流。菜鸟物流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人周豫表示,2019年,菜鸟开始着手升级乡村物流业务,推动共同配送,帮助县域物流时效提升30%、降本20%。目前,菜鸟已在全国建设1000个县级共同配送中心,在5万多个乡镇、村庄建设了快递服务站,在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山西、江西等省区农产品核心产区建设农产品上行产地仓,并进行智能化改造。
聚焦重点补齐短板
今年是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但目前,我国农村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商业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商业主体小、散、弱,农村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低,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这使得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面临一些问题,如底数摸排不清、数据流动不畅、供给标准化不强、冷链设施不足、流通效率不高等。”洪勇坦言。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地方以渠道下沉为主线,以县乡为重点,以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为手段,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洪勇建议,下一阶段,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可以围绕五方面重点工作推进:一是加快完善县乡村商业网络。包括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改造村级便民商店三方面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三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主要包括抓好“三个提升”(即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提升农业品牌培育水平)和“四个完善”(即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公益性保障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完善冷链设施体系)。四是创新流通业态和模式。推动供应链下沉、推动电商下沉、推动物流配送下沉和推动产销对接下沉。五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