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两周年后,居民生活发生了积极的转变。5月19日,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发布垃圾分类两周年成绩单,根据2022年4月在全市16区开展的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调查结果显示,97.2%的被访者认为所在小区(村)垃圾分类工作与《条例》实施之前相比有好转。北京商报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受益于各类宣传活动频繁推进,不少居民已开始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并能更加准确分辨各种垃圾类别,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分类参与率提升26.4%
如今,“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2020年11月以来开展的5次调查中,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均达到并稳定在98%以上,2022年4月达到99.4%,较《条例》实施前的2020年1月提升26.4%。
能在居民参与率上获得高分,离不开精准切实的指导宣传。成绩单介绍,北京市创新“党员社区报到”桶站值守和精准入户宣传指导等方式,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昌平区某小区的居民粥粥(化名)表示,2020年《条例》开始实施时,小区内每天都有人“拿着大喇叭到处喊”,渗透式地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此外,北京多地组织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例如,今年初,东城区开展了以“冬奥会2022垃圾要变宝,分类更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丰台区也曾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勇闯关”“垃圾分类我先行”党建活动,使居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调查显示,91.2%的被访者表示所居住的小区(村)有分类指导员或志愿者进行桶站值守,81.8%的被访者表示所居住的小区(村)开展了入户宣传指导。
“分类刚开始时,我爱人和孙子都很重视,天天督促我,但我总是分不清。”天通苑某小区居民周女士表示,“但是现在不会了。”现在她每次都会先在家里把垃圾分好,再下楼分别投桶。
昌平区一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工作人员张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条例》实施后她便到驿站辅助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每日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帮助他们对生活垃圾进行区分。“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来问我怎么分类,尤其是在有害垃圾方面,很多人都分不清,现在一年多过去,来问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能够自发辨认、自己分类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无法分类的人群,各小区也安排了相关人员进行分类辅助。粥粥介绍,其小区垃圾分类站点每天都有人值守。“有人分不清是什么垃圾的时候,这些工作人员就会对垃圾进行再次分拣。”
资源虚耗逐步减少
2021年11月,北京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1952万吨,若全部同时清运,载重2吨的卡车连在一起可绕四环路一圈。
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在这样大体量的垃圾中,各类垃圾混在一起,其中的可回收物也被进行焚烧和填埋,大量再生资源只能白白损耗。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表示。通过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充分回收、利用有用物源,可使资源垃圾进入再生通道,提高城市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节省原生资源。
据悉,1吨废纸可造出好纸850公斤,可节省木材300公斤,等于少砍17棵树;1吨易拉罐融化后可结成1吨铝,可少采20吨铝矿;一吨玻璃瓶可以生产2万个容量为1升的玻璃瓶;1吨废钢铁可炼钢0.9吨。
垃圾分类之后,部分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有助于垃圾无害化焚烧,以及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填埋的占地面积,让城市节省一大笔垃圾处理费用,延长处理设施的使用年限。
绿色动力通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该公司接收的垃圾经过无害化焚烧处理后垃圾减容90%,为北京市节约土地378.3亩,发电量近10亿度。
环境改善取得实效
生活垃圾如果随意堆放或简单填埋,会污染水源、土壤、空气,还会滋生大量的蚊虫、细菌,而垃圾分类则有助于控制有害气体,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对此,绿色动力通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通州区重要的环保处置单位,自2018年8月投产至今,已累计接收垃圾超300万吨,其间,垃圾分类等相关措施协同发力帮助其节约标准煤32.4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90.8万吨。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消息,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其中,PM2.5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
“虽然只是几微克级别的变化,但反映到实际环境改善成果上,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发布的垃圾分类两周年成绩单显示,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满意度达92.2%。居住在天通苑的周女士表示,近两年小区环境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改善。“小区内到处都有垃圾分类驿站,不再像以前那样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天气热的时候臭气熏天。”
王鹏认为,垃圾分类是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目前北京的垃圾分类正走在我国前列。“除较偏远小区外,北京垃圾分类驿站的覆盖度几乎达到90%。”
据悉,北京正逐步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8月,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民生实事任务,已建成487座,完成率达到81%;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完成151座。
“垃圾分类对于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构建低碳环保的生活模式、建立干净整洁的居民社区都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王鹏表示,“接下来,北京的垃圾分类还需要向纵深化、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