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然而疫情的反复给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冲击。在政策层面,保市场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连日来,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一波接着一波,在5月1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也提到,下一步将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着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新一轮疫情在全国多地重来,对经济的影响逐渐体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因中小企业数量占据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其生产经营情况也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但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账款难收、融资难求、人流物流难畅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

为保市场主体,政策层面多方发力。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5月12日,工信部又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的通知》,从产业链生态链的角度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指出了新的方向。

“在原有纾困举措进一步延续执行的同时,又从多个维度提出了一些实招和硬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广度和深度。”在介绍《若干措施》时,徐晓兰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据悉,《若干措施》从加大资金支持方面,缓解融资难回款难、推动降成本扩需求、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在的措施。

例如在缓解融资难、回款难方面,明确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在推动降成本和扩需求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优惠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6个月内补缴;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均资费再降10%等。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出台,还要真正落地见效。对此,徐晓兰提到,下一步,将推动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还要发挥703家国家级、3800多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台作用,以及392家国家级、2600多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作用等。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表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不仅能够吸纳就业、提供民生服务保证经济正常运转,同时对于促进城市共同富裕、数字化转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政策情况来看,从去年到现在,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是逐渐提高的,也能够看出是要出一系列的组合拳,用包括财税政策、租金减免、减税降费,以及信贷补贴等多元的方式助力中小企业活下去,从而起到国民经济压舱石和吸纳就业的作用。

金融支持不扩风险敞口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就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就会强。在5月18日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及工信部用多组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负责人汤魏巍介绍,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达到了0.83,系数大于0,说明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其值越接于1,说明正相关越强。

为保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政策也多方发力。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介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在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中,银保监会也提出多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包括保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支持,缓解困难企业的贷款周转难题,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应对风险三个方面。

例如在信贷方面,在过去几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迅速增长的基础上,指导国有大型银行保持信贷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引导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业务覆盖面,更好发挥增信担保作用。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速21.6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6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3577.25万户,同比增加781.24万户。

王鹏表示,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大量中小企业能够运用金融资金或者说普惠金融能够惠及到它们的程度本就比较有限,如今疫情一来,大量企业无法正常转运,就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时候如果能够有大量的资金补充进去,而且是以优惠的补贴、贴息等方式,结合财税的综合施策,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但信贷规模的扩大以及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的施行,也引发了外界对于银行不良率上升的猜想。对此,毛红军回应称,银行客观上确实面临一定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但也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帮助小微企业应对短期的冲击,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住就业,才能从根本上保住业务基本盘,筑牢银行业发展的根基。所以从长远上看,也就确保了信贷资产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毛红军也在总结银保监会缓解困难企业贷款周转难题的问题时提到,为了激发银行的动力,同时保护企业征信记录,此次出台了一项重要的配套政策,对2022年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内的困难行业,包括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制造业,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如果办理贷款展期和调整还款安排,应坚持实质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