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2021年样本企业用工成本全部比2020年有所上涨。一半企业反馈增长了5%~10%。受疫情影响,百货企业营业收入普遍减少,但因响应国家的‘六保’‘六稳’,大部分企业没有裁员,人工成本普遍上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的租金支出已超过人工,成为企业第一大成本。此外,样本企业2021年的用电成本占销售总额比重均为1.51%,比2020年的1.42%略有上升。有部分企业反馈,从2021年12月开始商业用电价格上涨,有的涨幅达10%左右,甚至还要求用电大户提前一个月预存电费方可供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负担。”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在4月8日举行的《2021-2022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线上发布会上,用一组数据展现出百货企业目前面临的成本负担。

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月,国家十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在10条服务业普惠纾困扶持措施外,针对零售业给予7条具体举措,涵盖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等。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政策已有所发力,但对于百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还有更多期待。在《2021-2022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中,综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对全国85家以经营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为主的单业态或多业态综合零售企业(包括若干品牌专卖店)的调查,除希望政策延续利好、降低企业成本压力外,加强对职业打假行为的监管、支持老店升级改造、规范电商和免税零售发展、加强商品抽检源头化管理、加强城市商业规划等也是企业的共盼。

在规范职业打假行为方面,调查显示,有1/3的企业提到职业打假人对正常经营造成很大影响。对此,受访企业建议,监管部门应把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保护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并重,在处理一些恶意打假事件时,正确区分对待有真实诉求的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做到公公正处理。

在支持老店改造升级方面,调查显示,九成的百货企业在2022年有老店改造计划。但零售企业一般资产较重,无论是建筑装修还是设备购置投资都很大,企业希望能够得到改造资金上的支持。如北京市商务局两年推动传统商场的“一店一策”升级改造项目,给予单个企业支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支持资金,带动了翠微百货、双安商场、甘家口百货等一批商场改造升级,企业希望该措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规范线上和免税发展方面,电商、直播等台借助互联网手段创新了商业经营模式,无论对线上还是线下零售企业来说,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渠道,但个别电商或直播也存在夸大营销效果、挤压线下市场、恶意低价策略等不公竞争行为。对此,受访企业认为,直播的底限应是不造假、不虚假宣传,应做到依法依规;所有企业都应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规,保护市场主体的正当权益。而对免税经营,建议审慎颁发资质牌照、控制免税规模,并对所有商业企业一视同仁,明确相关申请资质、申请流程等。

在商品抽检源头化管理方面,商场经营的商品多则几万种、小则几千种,零售商可以对渠道进行管理,包括验厂、索证索票等,但一般不具备对产品质量的全面检验能力。建议政府监管部门注重源头管理,对生产企业进行抽检,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保证流通环节的品控效能。若零售商做好资质审查及相关政策要求的落实,出现问题后可以免除或减少责任。

在加强城市商业规划方面,企业普遍认为目前商业项目过多,人均商业面积过大,已处于饱和或于饱和状态。有研究认为,人均0.3方米的购物中心面积是一条警戒线,但是全国已有一部分城市超过了这一指标,而且还有众多项目在建或准备开业。建议国家层面能够制定相关发展规划,规范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商业可持续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