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储迎来了自2021年1月以来规模上升最多的一个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1亿美元,比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升幅为1.07%。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外部金融环境波动加大背景下,中国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将继续发挥抵御各类外部冲击的压舱石作用。未来,随着各项稳经济的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向好的态势,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不过,外储规模持续增长并非长期趋势,未来更需在外储资产的稳定和安全方面多下功夫。
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7月外汇储备时隔1个月重返3.10万亿美元之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认为,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主要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综合因素影响。
她进一步分析,7月,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均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前景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主要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
记者注意到,与中国增持外汇同步,亚太其他国家也相继增持了外汇。
韩国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为4386.1亿美元,环比增加3.3亿美元。日本财务省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日本外汇储备为13230亿美元,比上个月13113亿美元增加117亿美元。印度央行最新发布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印度央行外汇储备升至5738.75亿美元,比上一周增加23.15亿美元。
安邦智库研究员魏宏旭向国际商报记者分析,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包括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增持,这与美元资产价格波动有关。但随着美元升值,非美元计价资产也会出现减值,整体还需要看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目前来看,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可能仍占较高比例,因而表现为以美元计算的外储增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汇率因素看,7月末美元指数受通胀预期抬升、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推动,比6月末上涨1.1%;非美元货币中,欧元下跌2.5%,英镑下跌0.1%,日元上涨1.8%;综合来看,汇率因素导致外汇储备的非美元部分出现小幅折价。
“7月份主要发达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绝大部分比前值下行,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6月份收于2.98%,7月份收于2.67%,下行0.31个百分点,利多外汇储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国际商报记者如是说道。
此外,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贸易顺差为1012.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魏宏旭表示,7月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当月贸易大额顺差对外储形成了支撑。
做好外储安全保障工作
作为国家综合国力和金融抗风险能力的体现,外汇资产的储备对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增强宏观经济调控、吸引外来投资和拓展国际贸易有着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外汇储备的调控作用仍非常重要。
“作为对应贸易结算的货币储备,在本国货币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加既有利于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也有利于外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保障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不过,魏宏旭表示,外储过多也会推动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贸易。
对于下一阶段外汇储备走势,王春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展望8月,地缘冲突持续存在,海外通胀高位运行,海外主要经济体大幅度加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是大概率事件。预计美国10年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与欧元区10年公债收益率难以大幅上行,且下行概率大于上行概率,这将继续对我国外汇储备形成利好。”郑后成说。
此外,魏宏旭还提到,对外贸易更应注重平衡发展,维持经常项目账户的平衡,保持外汇储备的大致稳定。因而,保持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外储规模的持续增长并非长期趋势,重点应放在外储资产的稳定和安全上。
记者注意到,在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方面,近来有关部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2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会,会上明确指出,下半年要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推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