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同比上涨1.5%,涨幅比2月扩大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1.1%,涨幅比2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3%,涨幅继续回落。

同时,一季度CPI、PPI比去年同期涨幅也出炉。数据显示,1-3月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1%,PPI比去年同期上涨8.7%。

受访专家表示,CPI同比涨幅重回“1”时代,主要是受到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不过,PPI与CPI“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有助于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压力,配合一系列纾困解难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振企业经营信心。

猪肉与服务业价格

压低CPI涨幅

“在3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3月份同比上涨1.1%,涨幅与2月份相同。”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对此解读道。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结构上看,除了食品酒之外,3月份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居住、生活服务用品、医疗保健等门类的价格同比均上涨,同时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的涨幅也有所扩大,这些因素对CPI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中,鲜菜价格同比由2月下降0.1%转为上涨17.2%;面粉价格上涨4.6%,涨幅扩大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1.7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5%,涨幅比2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9%和27.1%,涨幅均有所扩大。

不过,猪肉价格与服务业价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CPI的同比涨幅。数据显示,3月份猪肉价格下降41.4%,降幅比2月收窄1.1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1.1%,涨幅比2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价格由2月上涨18.0%转为下降0.2%;景点门票和在外住宿价格分别上涨0.7%和0.6%,涨幅均有回落。

“展望后市,虽然大宗商品的涨价会推升CPI部分分项数据,但猪肉价格走势以及市场需求同样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付一夫预判道,目前猪肉价格仍处于调整阶段,CPI大幅度推升的可能并不大。不过,当前国内物价面临较为复杂的环境,包括国内需求逐步恢复、疫情影响等,预计未来CPI将呈温和上行态势。

PPI环比上涨

警惕输入通胀风险

PPI方面,董莉娟表示,3月份PPI同比涨幅比2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而环比上涨幅度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

从环比来看,3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4.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7.9%,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7%。上述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七成。煤炭、钢材价格也有所上涨。另外,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3.7%,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1.2%。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6.8个百分点。

对此,付一夫解读称,PPI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反映出一部分中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依然不小。不过,PPI与CPI同比“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有助于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压力,配合一系列纾困解难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振企业经营信心。

“总体上看,预计PPI同比大概率会延续回落态势,不过环比涨幅的扩大值得重视,尤其要警惕输入通胀的风险。”付一夫说,这需要国内继续稳定供给,充分释放能源和重化工业的产能,继而为稳定价格提供保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