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国际商报记者就区域协调发展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委书记孔晓宏。

筑起台、舞台、基台

孔晓宏表示,按照安徽省委赋予宣城市“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的总定位,宣城市上下拉高标杆、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加快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构筑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与沪苏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要取得三个方面成效。

一体联动的“台”更加多样:宣城市先后入列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G60科创走廊,成为南京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和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

发展合作的“舞台”更加高端: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宣城综合保税区项目开工建设,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加快建设。

纵深融入的“基台”更加厚实:去年宣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3.9亿元,增长10.1%,增速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位列第4位。

“圈圈相连”促合作

“宣城是安徽省内为数不多的‘双圈籍’城市。年来,宣城市依托左右逢源的地理区位,充分发挥‘双圈’叠加优势,进一步打破圈内的行政边界,着力构建‘大圈’带动‘小圈’、‘小圈’撬动‘大圈’,圈圈相连、环环相扣的发展新格局。”孔晓宏说。

在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方面,宣城市与都市圈成员城市共同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等10个合作协议,共同发布《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镇江)宣言》,围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快联快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在积极推进加入杭州都市圈方面,宣城市积极参与编制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与杭州市萧山区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被誉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典范、浙皖区域合作的样板”,已入驻来自浙江萧山的羽绒及相关企业24家,设计年产羽绒毛15万吨,并被安徽省政府授予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称号。

此外,宣城市还深化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我们举办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大会,宛陵科创城列入G60协同创新台,宁国经开区入选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孔晓宏介绍说,“宣城(上海)科创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松江,长三角‘一地六县’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园。”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建设

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一市三省就共建“一地六县”合作区形成高度共识,并纳入会议纪要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合作事项。宣城市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先行先试、实干快干,推动“一地六县”起步起势。

“我们积极推动与无锡、常州、湖州及上海光明集团等,在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市场监管、数字长三角等28个方面建立一系列专项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62个。”孔晓宏表示,宣城市将坚持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全力推动“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崛起成势,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两会,针对加快推动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孔晓宏也带来了建议:一是支持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在用地空间、政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倾斜;二是支持长三角(湖州·宣城)产业合作区建设,打造省际毗邻区域联动和产业合作发展示范区;三是将“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纳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

“推进苏皖、浙皖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向纵深迈进。”孔晓宏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