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海南自贸港集多年积累的发展后劲和不断增强的自贸港政策效应于一体,正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春伊始,海南已在全省范围内动员部署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蹄疾步稳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列为要集中精力抓好的十方面工作之一。在“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海南自贸港需要如何进行攻坚突破?本报特邀业内专家进行解读。

专家圆桌

张建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

孙元欣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夏 锋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排名不分先后)

1

为什么2022年被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攻坚之年”,以及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

张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6月1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到2025年,海南自贸港要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全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海南省委办公厅和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并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确定了一系列明确目标。可以看出,2022年是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致力于走向2025年第二阶段目标的转折之年,因此称为“关键之年”毫不为过。

在宏观层面,党和国家对新一轮高水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中国要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开放型转变,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双循环战略的实施,而海南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逆全球化”现象既为海南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带来挑战,也使之存在机遇。随着国际旅游和购物需求转向国内,旅游和免税购物需求爆发为海南提供了重要机遇。海南要克服疫情影响,加速完善政策法规、营商环境和产业体系,发挥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为“后疫情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1国生效实施,去年中国已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国家第一张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正在海南先行先试,为国家在6年后的RCEP协议中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承诺由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探索了路径,创造了条件。海南自贸港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验田,为海南开放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2022年海南如何抓住机遇,应对内部和外部挑战,对自贸港建设至关重要。所以2022年也是自贸港建设的“攻坚之年”。

孙元欣:2018年4月,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中央明确了海南四大战略定位和“分四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到2020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二步是到202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若预留评估和检验时间,2022年是“关键之年”,各方要加快自贸港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已推出的政策制度也需要深化和完善。与此同时,海南自贸港要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产业要素、科技创新等供给不足,以及部分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不及预期等。各方要勇于直面问题,努力加以解决,攻坚克难。

年来,海南外资进入踊跃,免税购物市场活跃,服务贸易大幅度提升,建设成效凸显。海南发展不仅要作“纵向比较”,也要加强与其他自贸试验区进行“横向比较”,互相借鉴,互相验证,共同成为中国高水制度型开放的典范。

夏 锋:“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主要是指要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做好各方面建设,目前还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在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殊海关监管体制中,主要有三方面关系需要统筹处理好。

一是管货和管人。海关监管的对象首要是货物。需要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基础工作。海南自贸港重点发展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对外开放特点决定了要做好人员进出境的服务和管理,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人员输入输出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全岛封关运作准备既要加强海关监管现代化设施建设,做到“一线”高度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又要注重软件建设,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例如,如何对接国际高水经贸规则、进一步精简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促进服务业市场全方位开放等。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文件。

三是高水开放和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也就是说要把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准确研判封关前、封关后面临的风险点。只有逐步建立健全海南自贸港风险防范体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上一页1/2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