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地机器人到可穿戴设备,从虚拟现实技术到服务型机器人,从沉浸式会议到智能化教育……疫情之下,消费电子领域正在重构生活场景。

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基于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与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这两大全球展会今年展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对未来几年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展示的新技术、新产品可以看到,智能电视、智能手机、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服务型机器人、计算机和汽车电子这七大消费电子领域各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些领域受到疫情影响较小,例如智能电视领域延续了此前的发展趋势,向广色域、大屏化、超薄化发展。

在智能手机领域,折叠屏与快速充电技术成为亮点,多设备协同生态更加完善。华为、荣耀、OPPO等企业均展示了折叠屏手机和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此外,华为推动手机与PC、板电脑、智慧屏、音箱、打印机等互联互助,打造出多设备协同的智慧办公体验。

在虚拟现实领域,头戴设备能迭代升级,体感交互设备频出。比如在终端设备方面,索尼、松下、TCL、ThirdEye、InWith、Vuzix除了对以往VR/AR头戴式设备进行功能配置提升和轻量化改造外,还陆续发布了VR体感手套、无线腕部追踪器、穿戴式冷热体感装置、可穿戴VR背心、VR骑行设备等多形态体感交互设备。例如西班牙OWO公司发布的可穿戴VR背心可在虚拟世界中实时感受淋雨、蚊虫叮咬、刀伤等30多种触觉。在基础软硬件方面,高通与微软合作开发定制化AR芯片,并合力打造AR软件生态。英伟达发布Omniverse虚拟协作台免费版,并推出云端创作、3D动画制作、虚拟助手服务等新功能。

还有一些消费电子产品在疫情之下反而拓展了消费场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新趋势表现为产品结合特殊群体的需求,其能得到不断丰富优化。企业围绕慢病监测、运动监测、血糖监测等推出了多款产品。

在计算机领域,后疫情时代分散灵活的办公需求催生了硬件能升级和个化设计。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灵活办公、分散式办公、无工位办公推动商务笔记本和办公笔记本能不断优化。比如联想和三星均增强了产品协同,笔记本可与手机进行连接互通,以提供更好的办公体验。还有一些企业优化了局部能,比如联想就降低了产品重量,提高了屏幕占比,针对远程会议需求在扬声器、音效、摄像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此外,一些消费电子领域正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不少车企入局,打造了互联互通台。据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亚马逊发布的Astro机器人打响了该领域初期发展的第一枪。2022年,三星、LG等企业也相继发布机器人产品,其中,三星聚焦于家用领域,LG的防疫机器人和导航机器人已在韩国实现应用。此外,现代汽车也加入机器人阵营,推出了模块化台PnD(集成移动解决方案),并展示了物流、机动车等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化机器人设计。如今,机器人时代已现端倪,随着机器人的成熟化应用以及不同领域企业的相继布局,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在汽车电子领域,不少消费电子企业跨界布局电动汽车,智能座舱亮点纷呈,加速向生活空间迈进。上述负责人表示,继苹果、小米、华为纷纷入局汽车领域之后,索尼也发布了第二款概念汽车产品并宣布成立移动出行公司,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还有不少企业在智能座舱方向上发力,打造影院级系统。例如,奔驰、索尼和凯迪拉克以屏幕为核心,在娱乐方面进行了强化。此外,Imuzack的3D方向显示器、大陆集团的ShyTech自适应隐形屏幕技术和宝马的电子墨水技术亦大放异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