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京东物流对外发布《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在末端包装回收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已使用青流箱超500万次,循环保温箱超6000万次,减少使用近3.5万吨塑料和6000万个一次性泡沫箱。据了解,到2023年,青流箱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投放将进一步上升。
资料显示,青流箱和循环保温箱分别为京东物流在2017年和2015年投入使用的末端循环包装。不过,较之循环保温箱,青流箱当前还未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熟面孔。
对此,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以北京为例,京东物流生鲜仓库只有2-3个,所以循环包装在逆向回流时候比较顺畅,空箱都是从快递网点最终回到分拨中心,返回至仓库使用。其次,保温箱取代了白色泡沫箱和冰袋,因此收益也很明显。
“但青流箱逆向回流时会面临众多京东的仓库,存在配置上的难点,比如A仓库今天回来的青流箱有一部分,但型号分布可能不太均匀,不能用青流箱装一个特别小的东西,否则造成包装空间浪费,因此我们投放比较谨慎。此外,青流箱还存在二次上门回收的成本问题,所以我们也在探索搭建末端回收的基础设施。”段艳健说道。
与此同时,他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预计今年下半年到2023年底,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京东物流将完成循环包装的共享模式试点。2023年,在投放规模上,例如北京等一些核心城市,用户看见青流箱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其提及,2022 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段艳健表示,企业要响应国家政策去进行减塑或者减少包装的使用,但从行业来看,制约着整个企业一次性包装污染的问题还是成本,例如降解的包装袋比传统的PE塑料袋成本要高4倍以上。
此外,他认为,电商、快递企业和品牌商应该要联动进行减塑合作,“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帮助品牌商做源头包装的升级,比如把原发包装纳入到绿色产品的范围,在零售端给予一定的流量支持,在物流端也给一些优惠政策,那品牌商就会平衡改变源头包装的事情”。
除了末端环节,北京商报记者还从《ESG报告》了解到,2022年3月,京东物流西安“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与此同时,宿迁园区的碳中和园区工作已启动,预计将在2023年正式获得认证。
京东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部智能园区产品负责人者文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园区内,大量消耗电能的包括各种使用机器人、AGV、电动叉车、自动分拣机等操作,因此我们会通过园区的屋顶光伏或者风电能源结构的变化来抵消,而园区内行驶的车辆也会通过替换成清洁能源如氢能等方式实现零排放。
“氢能源现阶段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氢能源成本肯定会持续往下走,我们现在只是跑几个试点方式,慢慢地把它规模化,肯定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据者文明介绍,目前京东物流正在做一些线路试点,从天津到北京的线路马上就会上氢能源的干线货运车辆。
据《ESG报告》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在全国50多个城市投放使用的新能源车已达2万辆,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新能源车换电及氢能源车辆技术应用上,2022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将完成新能源换电车辆及氢能源车辆测试并投入使用,目标至2030年物流运输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