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利用及非遗申报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5月26日,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不仅明确了保护对象,还提出应坚持以保护北京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为核心,维护北京中轴线的完整、真实,并提出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促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

明确保护对象

正当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正按部就班地进行时,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条例》,并于5月26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公布全文,让各方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条例》指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而此次,北京中轴线及其环境实行整体保护的保护对象也进一步明确。《条例》指出,北京中轴线,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

与此同时,保护对象还包括以北京中轴线为骨架对称展开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或者标志建筑群;依托北京中轴线标志建筑构成的重要景观视廊;烘托北京中轴线核心地位的北京老城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作为北京中轴线重要背景环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成片传统房区;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相关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名园、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北京中轴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其所承载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

全面监测相关情况

当保护对象明确后,如何保护利用北京中轴线并制定相关规划便愈发重要。《条例》指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应当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详细规划为依据,纳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

而现阶段,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分为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将由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确定,且北京市将建立北京中轴线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报告制度,市文物部门则将定期对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北京中轴线保护机构则会开展北京中轴线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

在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看来,全面监测不只是为了时刻了解北京中轴线的现状,也是为了结合实时环境能够及时对保护措施、规划做出动态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保护利用。

在面对不同保护对象时,《条例》也对实施方式做出相关规定。以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为例,《条例》强调,要按照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古树名木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格保护。此外,《条例》还提出严格保护遗产区内居中历史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尺度、面布局,原则上不得在其范围内兴建永久建筑物,各类附属设施的体量、形式、色彩应当与北京中轴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对体现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调查和认定,推动其活态传承、融入生产生活、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等要求。

统筹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

在保护利用的同时,促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公众参与也是《条例》的重点,并提出统筹推进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向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逐步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鼓励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鼓励北京中轴线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保留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和情感,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等。

且在文旅融合的当下,北京中轴线统筹资源推动与旅游融合发展也是保护利用且带动公众参与的重要方式。《条例》强调,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当会同文物、交通等部门采取措施,统筹遗产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控制游览接待规模,合理调整和改善交通组织,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北京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会同北京青年旅行社和快手,推出“漫步中轴系列活动之中轴遇见博物馆”主题打卡线路,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旅游融合发展既能激发北京中轴线的内在价值,也能进一步带动公众参与。李杰认为,通过合适的资源联动,不仅能够挖掘出更多文化与旅游价值,还有望带动更多产业,从更多角度塑造北京中轴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