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以及全球通胀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持物价水基本稳定尤为重要和迫切。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疫情面前无小事,百姓民生的“菜篮子”“米袋子”更是重中之重。

协力筑牢民生“保供线”,政府部门在积极行动。5月7日,商务部召开部党组会议,要求全力做好全国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加强监测预警,确保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针对保运力、保通畅,5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按照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相关部门一道积极开展工作,着力打通物流堵点,让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进得来、转得动、出得去”。

打通流通堵点

3月以来,新一轮疫情在全国多地多点散发,波及长三角、吉林、河南、陕西等地,各地公路运输也受到防疫措施的影响,导致物流受阻,成本上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3月份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8.3%,比2月回落2.1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货流较为集中的地区,受影响更为明显。4月以来,浙江、安徽物流整车货运量小幅下滑,上海和江苏地区下滑幅度较大。

“物流供应链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工农、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亦是服务生产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一环,其重要不言而喻。”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为此,打通流通环节中的堵点,保障疫情之下高风险地区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需要更加高效地统筹疫情防控、物流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疫情防控,用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尽快控制疫情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精准施策,破难点、疏堵点,如创新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支持物流行业的进程,继而缓解物流企业资金压力,助力行业复苏。

束珏婷表示,疏堵点、保通畅,商务部将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快推广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提高干线运输效率。二是指导协调重点区域建立物资中转站,保障重要生产生活物资接驳运输。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卫生防疫部门沟通协作,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努力保障仓储物流节点正常运转。三是引导重点商贸企业、重点物流配送企业等,加强对涉疫地区的物资、人员、运力等资源调度,做好居民生活物资“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配送服务。

全力保供稳价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使全球通胀雪上加霜,这也对中国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加大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多策并举增加供给。增加大宗商品储备,发挥国家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作用,提升保障能力。同时,加强商品供应链管理。通过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供应链服务企业,提升企业对大宗商品供应链的专业服务能力和金融操作能力,利用专业知识等增强议价能力,建立海外大宗商品稳定供给基地,增强对战略型产品的调控能力,引导农产品合理定价,增强粮食供应安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也提及,要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加强原材料产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

付一夫解读道,各级政府要切实强化市场供应的保障措施和预期管理,通过加强价格和储备协调联动、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实现粮食、能源、矿产品的保供稳价,引导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应对外部环境的风险和不确定。与此同时,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并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此外,要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针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资本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要予以坚决严厉的打击,引导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更多回归基本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