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商务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同样受到重点关注。《“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专精特新”企业为何受到高度关注?企业在“专精特新”的发展中应如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本报特邀业内专家进行解读。
专家圆桌
刘迎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执行主席
刘兴国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
邓正平 芬香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排名不分先后)
1.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迎秋:“专精特新”并非新概念,国务院2012年就提出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强调“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目前,从全国各省(区、市)到中央各部门都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力度和规模空前。
当前,着力抓好和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既符合中国发展需要又具备较好条件:第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而符合“专精特新”发展方向的企业又是制造业能够发展强大的基础。抓好“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夯实制造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从产业链角度看,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但产业链发展本身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甚至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存在很多空白,需要补链强链延链。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加速产业链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第三,从经济发展现实来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疫情、贸易摩擦以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等多重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着力抓好和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更好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从根本上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劲。第四,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专精特新”也是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逻辑起点,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由大到强,必须从“专”“精”“特”“新”入手,着力增强内生性增长动力,并由此逐步做强做大。中国现有市场主体近1.7亿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具备走向“专精特新”的基本条件和优势。
刘兴国: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主要有四方面考虑:一是推动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与其他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在某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或专或精或特或新。二是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领示范企业。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对其他中小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提供发展方向与经验指引。三是形成完整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四是补全补强产业链供应链。“专精特新”企业可以补全大中企业覆盖不到的产业链断点,可以补强大中企业不愿意花精力去覆盖与提升的产业链次要环节。
“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拥有领先于其他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更加注重创新投入,更加重视新产品研发。二是拥有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产品难以被替代。三是拥有声誉优势,进入“专精特新”名单的企业实际上获得了政府部门对企业形象、品牌美誉度、技术领先性的背书,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
邓正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科技创新如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关键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命脉,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成为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各个产业链和领域,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凭借“小而专”“专而尖”,“专精特新”企业能够率先实现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2.从现已公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来看,入围企业有哪些特点?
刘迎秋: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共4700多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各省(区、市)也开展了相关工作并推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有些地方还推出了“瞪羚企业”、单项冠军等企业。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拥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能人”能够在企业发挥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从结构上看,“专精特新”企业覆盖了各主要制造业领域,甚至也包括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科技
创新和服务等领域。从地域分布看,“专精特新”企业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多为技术含量高、发展质量好的企业;中部地区占有一定比重,优质亮点企业也不少,呈现出较大发展潜力;西部省(区、市)也占有一定比重,呈现出较大发展后劲。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包括“东数西算”等快速推进,不仅“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会再上新台阶,再扩新规模,再上新水平,东中西部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布局和质量也将进一步升级与优化。[page]
“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有四点:一在于“专”。“专”是基础也是核心,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首要特点和优势。企业只有专注深耕某个领域,才能做深做细做好做透,进而在深挖市场需求潜力中做大做强。二在于“精”。“精”是专业化中的“精”,“专”是精细化、精致化的“专”。“专精特新”企业一定要专注于某个领域,纵向发展、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释放企业创造力、活跃力和发展力,从而更好捕捉市场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仅如此,企业只有通过精细化、精致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发展。三在于“特”。“特”是在专业化过程中的“特”,“专”是特色化的“专”。没有特色的“专”,只能是某一生产领域的简单“复制”,难以形成强大竞争力。企业只有在“专”的基础上始终沿着特色化道路深入发展,才能创造和实现更多独特优势和更大价值,从而规避和防止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陷阱,由此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专业化。第四在于“新”。“新”是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新”,“专”是创新能力更强的“专”。企业只有深耕某一领域,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理念创新,才能更好实现特色化、精细化、精致化和专业化,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很有可能因此而逐渐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甚至成为某一领域的“巨无霸”。
刘兴国:“专精特新”企业拥有四大特点:一是在地域分布上更多集中在经济活跃度更高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越好。二是在产业上更多聚集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领域。三是在发展质量上具有更好表现,在技术优势与产品特色的支持下,企业财务绩效明显好于其他企业。四是业务高度聚焦,基本上都聚焦于某一特定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深耕经营。
邓正平:“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分布在各个领域。以芬香为例,芬香在今年1月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至今始终重视提升产品研发设计、精细化运营和专业化品牌服务,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用户为中心,以供应链为根基,不断提升专业化品牌服务、精细化社群运营、特色化研发设计等能力,在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品牌新零售服务行业进行数字化变革,重构“人货场”良性循环生态,帮助品牌商家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打响品牌知名度等。
“专精特新”企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强,为制造业发展赋能。芬香已为上万家品牌商家提供品牌新零售服务,陆续帮助众多“宝妈”、退休人士、退伍军人、农民工、残障人士等共计200万人员实现了灵活就业和创业增收。
3.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要形成哪些政策体系,形成较好的社会协同推动力?
刘迎秋:“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政策扶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工信部等部门以及各省(区、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当前,最重要的是将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把政策用足用好用充分。
需要特别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在政策导向上要将政府扶持资金等资源更多地放在消费端,增加受益,并由此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而不能过度强调让“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各种所谓“奖励”和“配套资金”,以免部分企业出现“寻租”行为,放松对自身业务的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专精特新”等各类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体系、动态化监管等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建设,比如研发水平、管理水平、盈利水平、纳税水平、专利质量等,及时发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并进行科学的动态评估,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刘兴国:在政策支持上,除了要大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发展负担、增加企业发展要素供给外,也应更多致力于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可以适当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同时扩大加计扣除费用范围。二是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支持。三是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联合创新,支持企业多样化引进或共享高层次创新人才。四是鼓励大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参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邓正平:“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规模小,底子薄,但投入比较大,其发展需要政策和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国家需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特别是对供应链创新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从财税等方面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4.“专精特新”企业应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发展,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强链补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迎秋:综观全球老牌大型企业,都是从专业化逐步发展起来,有的企业甚至是从做某个小零件、小部件起步的。“专精特新”企业更是要在“专”上下功夫。“专精特新”企业要牢牢把握专业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切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盲目追求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元化。要紧紧扭住“专”这个“牛鼻子”,在此基础上狠抓企业的精细化、精致化发展,走特色化、创新化之路,并由此充分挖掘和释放企业创新发展潜能。在“专精特新”发展的长远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沉住气、沉下心,拿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勇气,在百折不回中专注于某项技术和某一领域,沿着专业化发展技术路线和市场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在强化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创新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刘兴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提升竞争力。为此,“专精特新”企业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既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也要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既要提升创新硬件,也要提升创新软件;既要引进或整合利用高层次创新人才,也要加强创新人才激励。二是始终坚守初心,聚焦专业细分领域深耕发展,不能盲目走多元化扩张道路,要力争在专业细分领域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三是突出特色,要持续打造个性化、特色化产品,不断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邓正平: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加码,“专精特新”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专精特新”企业要抓住契机,坚定初心,坚持在专注的领域做深做透做新,培育更深更持久的竞争优势。芬香将坚定“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持续聚焦主业,聚焦赋能制造业创新升级,持续提升供应链品质和数字技术能力,持续加大供应链创新和技术创新,坚持不懈提升企业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