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湘:不会创业的教授不是好投资人
说到李泽湘,可能搞不清状况的读者会把他的名字和李泽楷搞混了,毕竟他们只差了一个字——但是,李泽楷是香港富豪李嘉诚之子,李泽湘却是一位大学教授。
在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今天,大学教授去创业、做投资已不再稀奇。 而李泽湘的神奇之处在于他集齐了大学教授、创业者、投资人三大身份 ,在高校「象牙塔」和商业的世界游刃有余地行走,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充分地结合。
(相关资料图)
李泽湘可能是教授圈里最懂创投的,他创造了近乎「封神」的成绩——不仅创办了固高科技(拟创业板上市)、李群自动化等几家「成功」的企业,还投资孵化了大疆、云鲸智能和海柔创新三家机器人独角兽公司以及多个准独角兽企业。
01 教育改变命运,留学归国投身教育的教授李泽湘
1961 年,李泽湘生于湖南省蓝山县,18 年后他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在此前他是一家校办工厂的车工。正是这次考学和之后坚持的学习深造,改变了李泽湘的命运。
当时中美刚建交,美国铝业公司出访中国并提出愿意帮助培养中方人才。李泽湘幸运地成为中国首批公派本科生,赴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留学。在此期间,他钻研苦读,不仅攻克了英语这门语言难关,还顺利拿到了电机工程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随即他又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攻读,于 1986 年及 1989 年分别获得数学硕士、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后,李泽湘先后任职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研究员,纽约大学(NYU)Courant 研究所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2 年,31 岁的李泽湘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愿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并接受刚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学的聘请,出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之后又创办了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和机器人研究所,担任主任。
此后多年中,他不仅出任过多所知名工科院校的兼职教授,还创办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控制与机电工程学科部,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创办了粤港机器人学院,与湖南大学合作创办了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积极投身于机器人教育事业中。
02 连续创业成功,资本争抢的创业者李泽湘
自 1992 年任职港科大后,李泽湘对国内高校体系「重论文,轻实践」的做法颇有些不满。到 1999 年,一次很好的创业实践的机会来临——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创建深港产学研基地。
当年李泽湘顺势联合港科大同事、同样是专家教授级别的高秉强、吴宏创立了固高科技,希望基于他们对运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优化设计五个方向长期系统化的研究,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
迄今,固高科技为近 60 个行业、2000 多家客户、200 多家系统集成商累计完成运动控制系统部署超过 50 万套。2021 年 8 月,固高科技与中信建投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准备在国内创业板 IPO 上市。
信息显示,2018-2020 年及 2021 年上半年,固高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99 亿元、2.48 亿元、2.83 亿元和 1.81 亿元。
2017 年,李泽湘再次出发,在自己的家乡湖南发起设立了长沙智驾驶研究院(希迪智驾),这次他精准踩在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行业风口上,加上教授的 IP、孵化能力。希迪智驾获得了超多资本的支持,红杉中国更是在天使轮就投进了,包括湖南株洲国投创投这样的国资背景机构也投了。
2022 年 5 月,希迪智驾刚完成了一笔 3 亿元的 C 轮融资,投资方为成都产投领投,投后估值 42 亿元。
03 一战成名,独角兽大疆背后的导师李泽湘
除固高科技和希迪智驾之外,在李泽湘参与创办的大疆、李群自动化中,他的身份更多是做幕后的创业导师、顾问,指导帮助那些创业者,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
独角兽企业大疆创始人汪滔正是李泽湘在港科大带出来的学生。
2003 年,汪滔进入香港科技大学读本科。因为从小喜欢航模,他本科毕业论文就是无人飞行器的研究。但论文答辩时,汪滔的无人机没能飞起来,成绩被判定为不合格,他毕业出国深造的愿望也成了泡影。
可李泽湘很欣赏汪滔,并将他招为自己的研究生,因为汪滔曾两次选修了他的运动控制课程,不论兴趣还是研发能力,都远超其他同学。
从创业经验、公司注册地选择,到飞控系统的研发等,李泽湘都给了汪滔很多帮助。
比如李泽湘建议汪滔在深圳创业——因为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珠三角作为国内最大最全的代工基地拥有着全世界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无论是买零件还是开模具,都比欧美国家高效省力。
另外,他还建议大疆先拿下国外市场然后转回国内;同时在消费级市场之外,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特别是农业植保领域。
从 2012 年李泽湘参与大疆的天使轮融资起,大疆后续斩获了多轮融资,并成为独角兽企业, 估值达到 220 亿美金 。
2011 年,李泽湘支持学生石金博创办了李群自动化/QKM,核心业务为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研发。李群自动化在 2015 年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 A 轮,至今完成了过亿元融资,借助资本的力量,这家公司发展迅猛。据说李群自动化是世界上第二家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
可见,李泽湘教授不仅学术研究能力超强,在科研圈收获一定的名望;同时还有极强的创业融资能力,成为风投和资本争抢的那一类教授群体。
04 创办投资机构,创业项目的领军人、孵化者李泽湘
大疆、李群自动化的成功让李泽湘看到天使投资和孵化的意义重大,也促使他坚定了搭建一座将学院派理论转型为商业实践的桥梁。
早在 2014 年,李泽湘就创立了清水湾创投,意图深度孵化手中的学生创业团队,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器人产业研发基地。
在 2015 年,东莞市政府邀请李泽湘在松山湖创立了机器人产业基地,不仅提供场地,还给了部分启动资金,帮助李泽湘和他的学生创业团队启动项目。为此李泽湘先是邀请了原港科大工学院院长高秉强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教授共同加入,随后他又在全国范围物色合适的机器人技术项目和团队。
六年来,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已经入驻了 50 多家国内机器人创业公司和团队。根据 IT 桔子数据,松山湖基金投资孵化的机器人项目就有 37 家,包括做智能竞技赛车的机器人公司「未知星球」、研发轻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的「英汉思动力」、专注油电混合动力植保无人机产品研发的「沐秦智能」,专注水面服务机器人的「ORCA欧卡智舶」等等。
李泽湘孵化的机器人创业团队将机器人的应用深入到 AI 医疗、创客教育、智能家居、智能工业、农业科技、环境卫生、家装、物流等各行业、各领域。
其中,有不少团队的创始人都是大学生创业群体,比如「欧卡海洋智能 ORCA」的创始人朱健楠是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生,在校期间便创业。
还有几位大学生创业者就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的,也是李泽湘的学生,包括专注直驱型精准动力方案的「本末科技」创始人张笛,地面自动铺砖服务机器人的「塑巢自动化」创始人胡耀清。
值得注意的是,这支基金已经提前捕获了 2 只机器人独角兽——云鲸智能、海柔创新。
2015 年,上海交大硕士毕业生张峻彬找到李泽湘,虽然李泽湘对其当时几个创业想法都不看好,但他很欣赏张峻彬的激情和投入,并支持他创业。张峻彬就此成为第一个入驻松山湖机器人基地的创业者。
后来,他创办了云鲸智能项目,聚焦于生产研发可以「自己洗拖布」的拖地机器人。到 2020 年 6 月, 云鲸智能完成 C 轮融资,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 ,新晋为机器人独角兽。
海柔创新是李泽湘团队 XBOTPARK 基金(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在 2017 年初的种子轮就投到的。其创始人陈宇奇获得了香港理工电子系学士学位,在苏黎世理工大学攻读机器人学硕士期间肄业,于 2014 年和校友徐圣东合伙创业。
这家公司主要做服务于电商仓库的仓储智能机器人,品牌为「库宝 KUBO」,可以帮助仓库实现物料搬运的自动化和分拣的自动化。
通过李泽湘的投资孵化后,库宝机器人/海柔创新后续又新进了多笔融资,背后的资方阵容相当豪华,包括一线 VC 机构红杉资本中国、今日资本、联想之星、源码资本、五源资本和上市公司产业资本百世物流。
今年 6 月,海柔创新完成了 D+轮数亿美元新融资,今日资本、红杉中国等老股东持续加码, 海柔创新投后估值达到了 20.8 亿美元 ,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李泽湘还将这种培养模式复制到了香港,他联合沈南鹏、马化腾共同成立了「香港 X 科技创业平台」,在整个大湾区进行全面的项目和人才孵化。
李泽湘选择大湾区进行项目孵化,是因为他知道「硬件创业是九十九死一生」,高成本,低效率是高科技硬件创业的致命问题,唯一突破的办法就是快速迭代,而大湾区这里的迭代速度不仅比欧美快十倍,成本只有十分之一。
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知名教授和企业家、投资人,李泽湘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固然很重要,但选择和机遇的力量也不可忽视。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当下这个科技创新盛行的时代,需要李泽湘这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英雄。他的做派既古典又新潮,充分地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主流。
时代需要李泽湘这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科技创业者,李泽湘和他的学生们正赶上了科技创新创业的好时代,李泽湘会培养更多的「李泽湘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