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房地产市场变化还是很大的,大变化小变化都有,往大了说,那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逻辑变了,这一点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密不可分。但你又可以说,市场没有变,因为它一直就是按照想要的方向在变化。

所以,当市场出现涨涨跌跌的时候,人们的眼睛就模糊了,房地产市场到底是涨还是跌?房子还能买吗?这是摆在无数购房者眼前的大问题。买吧,怕亏,不买,更怕亏。


(资料图片)

近日,《2022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总体满意度为75.0分,相比2021年下降1.6分。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买房这件事更加不满意了。

随着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房企也不得不过上了苦日子,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房企出问题,项目出现降价、延期交付、质量下滑已经司空见惯,购房者的信心备受打击,这才是真正摆在购房者面前的路障。

至于房价涨跌,其实我早就说过,房地产大局已定,基本上不会跳出那个圈,最关键的是购房者要紧跟形势,这一点只需要你自己辨别就行,不需要花太多精力考虑,最操心的应该是房企能不能按时按质供给,这就需要购房者花太多精力去辨别哪些开发商更具可靠性,今天不提这个,以后我们再说。

主要还是打开购房者的心结,现在的心结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呢?还是一个房价涨跌的问题。不知道以后买房会不会买了房价就降,其实主要还是心态问题。如果你能够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或许就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7月6日,经济日报就发表了这样的文章《买房还需看清大势》。文章站在购房者的顾虑上提到,房地产市场瞬息万变,谁又能保证买了房子以后房价不跌,一定买在最低点呢?

可以说非常客观地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买房能买在最低点,这是人之常情、心中所愿,但现实就是现实,不可能把握住最低点,那个临界点基本上只存在于理论,如果能抓住一个范围就是不错的。

说白了就是,买房可能不一定买到最低点,但如果能结合大势,即使买完后房价有一个小范围短时间的下滑,也很快能够翻盘,所以,认清大势是与房地产市场共生共荣的诀窍。

经济日报鲜明地指出,“到底买不买房,需要看清大势。”大势是什么?

那就是辩证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既不能过于乐观,又不能过于悲观。正确看待当前市场所处的阶段,比如房地产告别快速发展的20年,已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如今的供需总体基本平衡。城镇化率已达64.72%,房价也随之告别过快上涨区间。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是我们必须从内心转变认识的。

房地产正从高速向高质转变,指望过去那种逻辑是行不通的。那是不是房地产就没希望了呢?当然不是。

人们对美好居住生活的不懈追求是无止境的,况且城镇化进程虽然慢下来了,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还会有很多人新购住房和置换住房。

这是经济日报给出的希望,但同时也表示,不同城市分化严重,而人口和产业是未来对当地房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如果有人口流入支撑和产业资源支撑,那么房地产也就会有较好的支撑。

我认为,大势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大势,也包括空间上的大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判断,以及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三四线城市,我们都要有冷静的思考,这就对购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房地产不行了,也不是房地产还会继续大涨,不是哪里都好哪里都不好。

经济日报提醒,比较理性的购房思路是,既要顺势而为,更应考虑实际需要。如果你是刚需或改善购房者,而且手头有足够的资金支付首付,就可以考虑购房。特别要避免不自量力和投机炒房。

既要认识到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以及给无数家庭带来资产升值的现实,也要知道过度透支带来的问题。买房不买房,说到底,大势就在那里,给你分析出来,至于该不该买,主要还在于自己的需求和实力情况。因为一旦房价下跌,或者购房者偿还银行贷款能力出现重大变化,都有可能给整个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7月9日,经济日报再次发表文章《须防“一人购房全家炒”》指出,“房住不炒”理念已深入人心,如果确有需求,且收入情况足够支撑首付款和月供,再考虑购房才是比较理性的选择。“一人购房全家帮”千万不能变成“一人购房全家炒”。

的确,多地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4.25%,刚需购房成本也降至新低。购房者不可能无动于衷。很明显,政策大势是在呼唤你买房,如果自己实力允许以及恰好需要,那么该买还是要买的,当然了,对于很多购房者来说,哪怕有再多的利好,只要房价不降到合理,也是不可能买得起的。

但是都要等着房价大跌再买吗?那也不现实,现在的房地产调控原则就是确保房地产市场不会大涨大跌,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所以,该不该买房,看清大势后,再选择较为稳健的开发商品牌,以保证不会买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