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普惠型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中亟待补齐的一块短板。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提交提案,建议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普惠养老服务,全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民政部在答复时表示,将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60%。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确保新建居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此外,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建议:应建尽建普惠性养老机构


(相关资料图)

答复: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60%

“我国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结合调研,熊水龙发现,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刚性需求不断增大,而安全可靠、质优价廉、就近就便的普惠养老服务紧缺。

基于此,熊水龙在提案中建议,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广覆盖、普惠、可及、多样化的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具体来看,建议各级政府在摸清本辖区一个时期普惠养老需求底数的基础上,以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或民建民营方式,应建尽建普惠性养老机构。在新城建设中规划建设普惠性养老机构,老城区旧改中增建普惠性养老机构,可以把退出工商用途的工厂、商厦、酒店等改造成普惠性养老机构,以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

同时,全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服务,通过土地、金融、财税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对此,民政部答复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普惠养老服务发展,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乡镇(街道)层面,到2025年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此外,将研究完善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发展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扩大供给,提高质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确保新建居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无偿或低偿使用配套设施的,应当以普惠为导向确定服务价格。

建议: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称评定工作

答复: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离不开人才队伍支撑。在调研中,熊水龙也关注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低,招人难,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熊水龙建议,大力发展养老护理专业学历教育,给予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免费入学、推荐就业等政策支持,提升养老服务专业的招生吸引力。同时加强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从业人员职称评定工作,使其待遇与职称职级挂钩。

民政部在答复中明确,将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科学评价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在人才培养上,答复表示,将优化养老服务专业设置,结合行业发展新业态,动态调整增设相关专业并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养老领域产教融合,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养老企业,支持院校和优质机构共建合办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探索将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发展成实习实训点。

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方面,答复提到,民政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城镇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2025年前完成整改。对普惠养老服务情况开展日常检查和监管,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落实养老服务政务信息公开和服务质量信息公开要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