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城市房地产数据、城市房价排行、房价涨跌数据,尽在中指云·地产数据频道→
自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随着地产政策的不断利好。开发商和投资者都对经济的整体向好,有了明显的预期。
针对房价的波动,也自然启动的上涨的预期。借着政策的“集中爆破”,开发商也来了一波“集中上涨”的热身活动。
【资料图】
有的是内部公告,有的是朋友圈微单,有的小道消息。形式是多样的,但目标是一直的。“告诉购房者,我们要涨价了”
在2022年表演式复工的前戏之下,地产的表演式涨价,也来了。
我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时候,也给了针对2023年预判。“重新定义资产价值。”也建议持有核心区房产的人员,暂缓出手。因为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出手,可能会卖点低点。但持有房产数量和区位不同,操作逻辑也会有所差异,不可一策通用。
从逻辑上来讲,房地产确实存新的增长可能性。但“集体上涨”的逻辑,显然不成立的。
一是人口增速的下滑,必然导致人口的集散逻辑发生变化。特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依旧存在,而开启“限户口”的逻辑,资产价值仍然稳健。经济发展迅猛的一线、二线城市在这一轮调整后,将会虹吸三四线人口。四五线则成为一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基石”。“从此陨落。”
单一城市中的逻辑也是如此。随着财政收入的逐渐承压,基建动线也会放缓,单一城市中落后板块也会面临“投资的冷落”。“未来,集体上涨的逻辑,不存在。”
此外,如果踩盘的动作足够频繁,也会发现即便部分置业和中介在鼓吹房地产的上涨预期,但线下的很多渠道和楼盘却开启了“抢跑”。“再降一点跑量”“特价卖完就涨价”,最后几套特价房的戏码不断上演。
在二手市场,不少房东对房价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有重新加价挂牌的,也有临时加价的,也有再降价争取成交的。“缺钱程度不一样,剧本也各不相同。”
2022年,我们全国的住宅法拍房大概是31.7万套。2021年,我们全国的住宅法拍房大概是23.6万套。表面是经济的窘迫,无力偿还按揭断供而引起的法拍,但事实是因为“卖不掉”。因为“市场购买力”和“自主卖房预期”产生了巨大的撕裂。而在法拍数据中,刚需房仍然在少数。大多数,还是因为其他债务的挤压,加上房产的流通性出现问题,而进入法拍程序。所以,流通性(变现)很关键。
在过去,地产整体处于上涨趋势,房产在此过程中的变现能力极好,只要稍微降价,就可以让购房者产生“捡漏”的体验。而在房地产预期的下跌过程中,降价反而让人心生“还会降”的错觉。地产经过5年左右的波动,购房者已经相对理性。“鼓吹上涨预期的效果固然有,但并不是长效之计。”
有人问,房价到底涨不涨?对人来说,债务的极限,就是房价的极限。对城市来说,人的极限,就是房价的极限。稀缺的房产千篇一律,涨价的房产,万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