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风光一时”的可转债基金正面临惨淡的净值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的可转债基金业绩几乎“全军覆没”,仅有邓栋执掌的宝盈融源可转债等少数产品年内业绩为正。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希元可转债和南方昌元可转债今年以来净值跌幅更是分别达到了19.84%、19.40 %,领跌可转债基金市场。上述基金外,还有上银可转债精选、民生加银转债优选等18只产品年内跌幅超过了10%。不过,伴随着A股的反弹,近期可转债基金市场已有所回暖。5月以来,可转债基金净值均有所上涨,9只产品收益率均超过了10%,其中,宝盈融源可转债5月至今回报高达26.90%。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目前已有个别规模较小的可转债基金下调了管理费,以求获得投资者青睐。近日,建信双债增强公告称,将该产品管理费年费率由0.6%下调至0.3%、托管费年费率由0.2%下调至0.1%。当下,可转债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0.76%。0.3%的管理费年费率,已然是行业最低水平。
(资料图)
虽然净值逐渐回暖,但上周五公布的强化可转债交易监管的新规,却为这个市场增添了不少变数。可转债新规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即6月20日,可转债市场开盘便迎来大跌。截至记者发稿,东时转债、蓝盾转债等多只产品跌幅已超过了10%。
在多位基金经理看来,本轮可转债的深度调整源于A股的大幅下跌。虽然当前很难从估值上判断市场处于明显的高估或者低估,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可寻求一些结构性机会。不过,要看到可转债的大幅反转,同样需要看到A股系统性企稳以及上涨。还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需对偏债型的低评级民企转债多一分谨慎。
下跌“主力”
今年以来,“固收+”类产品中,跌得最为惨重的,当属去年“风光一时”的可转债基金。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希元可转债和南方昌元可转债领跌“固收+”市场,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9.84%、-19.40%,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均为刘文良。
随后便是上银可转债精选、广发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长盛可转债、银华可转债等18只产品年内跌幅也超过了10%,其中蔡唯峰管理的上银可转债精选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6.07%,吴敌管理的广发可转债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5.83%,关键管理的民生加银转债优选年内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4.21%。
另有前海开源可转债、天治可转债增强、博时转债增强、兴全可转债等13只可转债基金年内跌幅也超过了5%,年内净值收益率跌幅在5%以内的有17只产品,包括华商可转债、长江可转债等。
总体来看,今年的可转债基金业绩几乎“全军覆没”,仅有约1成可转债基金实现了微薄的正收益,如邓栋执掌的宝盈融源可转债,年内收益为2.53%,这也是今年以来可转债产品中收益最好的基金。和去年动辄20%、30%、40%、甚至更高的的回报相较,上述可转债基金的表现不可谓不惨淡。
回撤方面,已有24只可转债基金年内最大回撤超过了20%,个别产品的年内最大回撤甚至超过了30%。
华东一家公募基金经理解释,年初的可转债的估值在历史上较高水平,伴随着此前权益市场下跌,一批高价转债与正股的跌幅基本相当。一些中低价格的转债,由于溢价率水平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股票下跌的影响,但下跌幅度小于正股。再加上可转债基金普遍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仓位,在权益市场大幅调整的阶段,回撤较为明显,高价转债配置的比例对于基金回撤的幅度影响较大。
不过,伴随着A股的反弹,近期可转债基金市场已有所回暖。5月以来,可转债基金净值均有所上涨,包括宝盈融源可转债、平安可转债、民生加银可转债、前海开源可转债等在内的9只产品收益率均超过了10%,宝盈融源可转债5月至今回报高达26.90%。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已有个别规模较小的可转债基金下调了管理费,以求获得投资者青睐。6月8日,一季度末主要配置信用债和一部分转债的建信双债增强,发布了降低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并修改法律文件的公告,表示要将该产品管理费年费率由0.6%下调至0.3%、托管费年费率由0.2%下调至0.1%。目前,可转债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0.76%。0.3%的管理费年费率,已然是行业最低水平。
结构性机会
虽然净值逐渐回暖,但上周五公布的强化可转债交易监管的新规,却为这个市场增添了不少变数。6月17日,沪深两市均发布了《关于可交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适当性管理》)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实施细则》)。前者自2022年6月18日即实施,针对以后新开通账户将大幅提高参与可转债的门槛;后者截至2022年7月1日完成意见征集,将大幅增加可转债炒作的难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可转债新规的实施,有助于遏制其过度炒作,也意味着新开打新账户会大幅减少,有利于控制打新人数、提高转债打新中签率。同时,随着非新债涨跌幅受到限制,可转债暴涨超过20%今后成为历史,赚钱效应减弱或将降低可转债市场的吸引力,以后可转债大涨可能会进化成打板模式。届时,投资者或需远离转股溢价率超过20%的双高债,以避免风险。
上述规定发布后的6月20日,可转债市场开盘即迎来大跌。截至记者发稿,东时转债、蓝盾转债等多只产品跌幅超过了10%。
面对高位回落、再回暖,叠加新规出台的市场,可转债市场机会如何?
对此,前述基金经理表示,当前很难从估值上判断市场处于明显的高估或者低估,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可寻求一些结构性机会。长期而言,可转债市场和权益市场的走势高度相关,要看到可转债的大幅反转,需看到A股系统性企稳以及上涨。
他同时认为,一些长期优秀的公司,牛市里面价格太高,市场下跌时正好提供了买入的机会。尤其是可转债,当存在债性保护时,下跌的空间相对有限。
不过,在另一位可转债基金研究人士看来,经历了5月之后的反弹,转债估值又来到了历史较高水平,他认为转债“高估值”需要辩证的来看待。首先,转债历史估值存在“低估”可能。其次,4月底权益市场大幅回撤的压力测试下,转债估值仍基本维持稳健。
“虽然理论定价结果难以给出当下转债市场被高估的结论。但还是要对偏债型的低评级民企转债多一分谨慎。”
他认为,可转债未来的超额收益主要源于三点:打新套利,结构零碎化带来潜在吸筹机会;正股波动性增大从而在期权价值上有所增厚;下修条款博弈。
金鹰基金主要关注可转债三个投资方向,一是稳定板块,以电力、高速等为代表的正股属于低估值、高股息的央/国企可转债标的;二是有强逻辑支撑的板块,以稳增长、尤其是新型稳增长投资为代表,包括高景气度的光伏、风电、储能等方向;三是关注业绩稳健优秀的成长板块,以及中期可以看到行业有明显催化板块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