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罕见!可转债市场中又一只到期品种诞生了!海印转债成为继广汽转债后,又一只到期的可转债品种。
令市场惊叹的是,尽管海印转债面对巨额赎回,但方寸未乱,趁着游资介入博弈,最终以几乎完美的方式谢幕。
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海印转债面临近7亿元巨额赎回,最终仅有不足亿元资金选择了到期赎回,绝大部分成功转股。海印股份最终以较小的资金解决了此次赎回危机,结果大大好于此前市场预期。
不过,至今这股神秘游资并未露出庐山真面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种“亏损式转股模式”未来或影响整个可转债市场的运作。
化解7亿巨额赎回危机
纵观可转债历史,一只可转债平均交易3年便可以触发提前赎回机制,成功转股。这也是可转债市场极具吸引力的地方。可转债持有到期的案例并不多见。
海印股份在2016年6月8日发行了面值总额11亿元的可转债,简称海印转债。海印转债2016年7月1日起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自2016年12月16日起进入转股期,2022年6月7日到期。
今年5月,海印转债临近到期,即将迎来7亿元的债券赎回压力。按照债券规则,海印转债5月24日停止交易,6月7日到期,每张转债本息合计110元。
对于海印股份而言,如果参考正常可转债转股过程,公司股价必须上涨至3.3元之上,才能促使投资者转股。
作为民营企业发行的可转债,海印转债上市之后并未有太多亮眼表现。相反,发行方海印股份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因素。海印股份近些年业绩不佳。2018年以来业绩呈现逐级下滑态势,去年末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公司账上现金仅仅2亿元。2019年公司还因为非洲猪瘟疫苗事件,还受到了监管批评。
由于海印股份股价较为低迷,因此,到5月份时,海印转债的赎回形势不容乐观。
海印股份如何应对巨额赎回?从海印股份最后披露的数据看,公司较好地应对了此次赎回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7日(到期日),共有10.2亿元海印转债已转为公司股票。最终到期兑付的本金为9643万元,已于2022年6月8日兑付完毕。
(资料图)
这意味着海印转债大部分成功转股,仅有9643万元选择了到期还本付息。
知名私募广州嗣盈总经理张晓东认为,此次海印转债最后的处理可圈可点,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神秘资金操作惊呆市场
而赎回危机之所以得以化解,在于“神秘资金”的突然介入,让整个博弈格局发生了变化。
5月9日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多位市场人士表示,从5月9日起,海印转债连续出现3000万元以上大规模转股。
数据显示,5月份海印转债转股溢价率始终徘徊在6%-18%的区间内。以5月9日为例,海印转债转股溢价率为7%,意味着转股需要承担7%的损失。同时,海印股份融券规模增加,与5月9日转股数量较为匹配。
令人不解的是,这种“亏损转股模式”竟然一直持续至海印转债停牌交易后。
在5月9日至到期,共计有5.7亿元面额的海印转债选择转股。如果按照10%平均转股溢价率估算,这个阶段转股将产生亏损5700万元。
缘何这些资金会进行如此亏损式操作?至今仍未有答案。
从客观上看,这笔神秘资金选择持续买入海印转债进行转股,承担了转股溢价率损失,但轻松获得了股票筹码。
同时,这种操作也减轻了发行方到期赎回的压力。如果到期还本付息,海印股份将支付7.37亿元本金和利息。
从这个角度看,海印股份成为了搭便车者。
市场目前尚不明确,这部分神秘转股资金的操作思路。难道是为了买股票博上涨?
但这种操作却在市场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一般而言,可转债的大体路径都是发行上市到提前转股。这需要可转债正股大幅拉升至一定价位,才有机会促使投资者转债为股票。
而此次恰恰未发生这种操作。
由于神秘游资存在,整个可转债市场博弈陷入了另外一个格局,不需要正股大幅拉升,也可以实现转股。
可转债市场博弈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增添了游资的戏份,格局瞬间凌乱。
可转债到期潮即将到来!
2022年将有不少可转债即将到期。数据显示,在未来一年共计有14只广义可转债即将临近到期日。这包括了济川、洪涛、光大、永东和久其等多只可转债以及部分可交债。
其中,洪涛转债是剩余期限最短的一只可转债,将在7月29日到期,至今仍有7.8亿元面额尚未转股。数据显示,洪涛转债市价109元,到期赎回价为108元,目前转股溢价率为8%。
在正股方面,洪涛股份连续两年业绩不佳。因此,洪涛转债处境与海印转债十分相似,到期日很近,同时赎回规模很大。由于转股溢价率8%,转股同样会出现亏损。随着海印转债摘牌退市,洪涛转债成为市场博弈焦点。
一位可转债研究人士表示,未来一个月将是洪涛转债关键时刻,是否复制海印模式并不好判断,但是随着股市反弹,肯定促进转股的方式会更丰富。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参与到可转债市场中,博弈也更加微妙,未来会更加考验投资者的经验和信心。”张晓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