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在多地优化调整楼市政策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热点城市合肥亦在近日加入了楼市政策“松绑”大军。
【资料图】
4月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合肥发布”发布消息称,经合肥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确认,合肥市调控政策有所调整。具体包括庐阳区大杨镇、三十岗乡等主城区部分区域不再限购,60岁以上成员或多孩家庭可买第三套住房等内容。
(合肥市官宣购房政策调整。合肥发布/图)
而在一个月前的3月1日,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关于实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拟将夫妻双方正常缴存最高可贷款额度提高至75万元。
克而瑞安徽区域首席分析师叶乾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合肥市此次优化调整限购范围,支持多孩家庭购房等政策与提升楼市去化效果,提振后续土拍市场热度等密切相关,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刺激效果。“适当松绑限购政策,能够提振楼市热度。”
主城区多地限购范围迎调整
日前优化调整楼市松绑政策的合肥市受到外界密切关注。
据“合肥发布”信息,本次楼市政策调整后,在庐阳区大杨镇、三十岗乡,蜀山区小庙镇和包河区淝河镇、大圩镇购买住房将不限购。限购资格查询时,上述非限购区域住房不计入家庭住房套数。
记者注意到,合肥市本次限购政策“松绑”区域,或处于距离城市核心区较远位置,或片区内楼盘数量较多,市场竞争激烈。例如,庐阳区大杨镇、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西北部。而蜀山区小庙镇地处合肥市西部,2013年9月,该镇由肥西县整建制划归蜀山区管辖,小庙镇运河新城板块目前有9个楼盘在售。
无独有偶,同样被移除限购范围的包河区淝河镇尽管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但该区域楼市竞争激烈。叶乾华直言:“淝河镇在建在售房地产项目较多,后期推地量也较大,板块内还存在冷热不均现象。”
片区内部分优质楼盘备受购房者关注。以位于淝河镇的万科朗拾为例,该盘此前加推G2幢楼,共推出88套房源,最终吸引了超千组客户参与登记。
除限购区域有所调整外,合肥市最新发布的楼市优化调整政策还涉及放宽刚需资格认定、多孩家庭可购房第三套等。
据了解,合肥楼市政策此次优化调整后,在刚需资格认定中,“登记购房之日前3年内拥有市区连续缴纳2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已调整为“登记购房之日前3年内拥有市区累计缴纳2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追溯补缴不予认可)”。
“此次楼市政策优化调整的象征性意义更大。因为购房者此前在合肥购房,很多区域都可以通过补缴社保或个税来解决限购问题。”叶乾华告诉记者,此次限购政策松绑所涉及的区域都是后期政府推地的重点区域,包河区淝河镇、蜀山区小庙镇在后续合肥市土拍中均有土地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市上一次优化调整楼市政策还要追溯至2022年5~6月份。具体来看,自当年5月10日起,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以及经开区的新桥产业园区取消限购,此后的6月,合肥市宣布取消企业及外地人的购房限制。
楼市升温带动土地市场回暖
事实上,作为全国楼市热点城市,合肥市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渐回暖。
金刚石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合肥市新房供应量约为7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72%;热点楼盘集中加推,整体市场热度提升,成交量约为55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0%,成交均价环比微涨2%,整体呈现出量价齐升趋势。
据了解,合肥楼市近期明显回暖,多个“千人摇”楼盘频繁出现,甚至出现了“千万级别墅触发摇号”现象。例如,仅自今年3月以来,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高速尚阖院、中铁璟和院均触发摇号。
以中铁璟和院为例,3月15日,该项目对外发布了《1#、5#、7#楼选房资格及排序公证摇号结果公告》。而根据该项目此前公布的登记名单,共有396人参与登记,该项目此次开盘仅推出76套房源,相当于超过5人抢一套房源,最终“启动登记60秒即触发摇号”。
除“千人摇”楼盘频现外,合肥楼市冷热不均的现象也值得关注。
多位合肥市房地产业内人士曾告诉记者,合肥楼市整体去化周期不到6个月,整体较为健康,但瑶海区、新站区等板块热度较低。同策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瑶海区存量商品房面积达到55.7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6.8个月,新站区的去化周期则为5.5个月。
在楼市整体回暖的大背景下,合肥市2023年首轮土拍热度颇高。公开资料显示,合肥市2023年首轮土拍共成交13宗地块,其中有10宗为居住用地,总成交面积约为830.683亩,总成交金额约88.49亿元。
在合肥市2023年首轮土拍中,合肥市区6宗宅地共吸引了40余家房企参与报名。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参拍企业中民营房企的数量在提升,占比达55%左右,如龙湖集团、安徽置地、伟星房产等,同时也吸引了诸如中安华力、伯益置业、浙江和泰、狮山置业等新面孔。
据了解,最受欢迎的滨科城BK202301号地块,共吸引22家房企参与竞争。最终,龙湖集团以5.51亿元拿下,溢价率14.9%。对此,叶乾华向记者表示:“合肥市此轮土拍热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土地供应量较少,地块质量也比较高,再叠加房企急于拓储等因素综合导致。”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