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增加,我国输电线路分布面积逐渐扩大,巡视工作量大幅提升。输电线路分布区域复杂多样,传统的巡视模式无法有效完成巡检任务,且人员作业安全难以保障,需要全面推动输电线路日常运维与无人机等新一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巡检工作智能化、数字化。

国家电网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送变电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电网建设、运维检修、应急抢修三大领域,其输电线路运维规模达一万两千多公里,类型复杂多样,涉及地形范围广,覆盖山地、水面、平原、丘陵、沙地等多种地形环境。

(陕西送变电公司 330 千伏输电线路运维实景)


【资料图】

在每月都要对杆塔本体及通道进行一轮巡检的情况下,传统人工巡视作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1、作业方式陈旧,纯人工巡检耗时长;

2、通道内树木隐患、交跨距离无法精确采集测量;

3、山区线路较长,人工无法完成整个通道的精细化巡视;

4、人工巡视质量参差,不能有效反馈线路真实问题。

(传统人工巡检使用相机拍摄)

为响应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2022 年输电线路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的号召,实现输电线路数字化巡检业务的转型,大疆合作伙伴西安交远助力陕西送变电公司将大疆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与禅思 L1 激光雷达引入到日常巡检工作中,通过对输电通道进行扫描与建模分析,能够高效准确地排查通道树障、交叉跨越等风险点,大幅提升巡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建模是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的关键,获取精准的激光点云数据,对于巡检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大疆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搭载禅思 L1激光雷达,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输电线路进行全线扫描并获取三维信息,能够实现对线路、铁塔以及电力线路通道内的树木、建筑等物体的精细化采集。

(大疆经纬 M300 RTK 搭载禅思 L1 激光雷达巡检作业)

将采集结果导入大疆智图进行三维点云重建,可得到线路走廊地形、地貌、地物和线路设施设备空间信息的精确数字模型。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模型清楚掌握通道内部情况,包括杆塔、挂点位置、导线弧垂等;可以精确、快速地测量线路走廊地物(特别是树木、房屋、交叉跨越等)到导线的距离及导线线间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及时发现输电线路和通道的安全隐患,提升线路管理水平,也为相关决策提供可视化依据。

(大疆智图 树障距离测量)

基于高精度的三维输电线路通道模型,可以进行无人机航线规划,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提升无人机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只需在输电塔的三维点云或模型上选择想要巡检拍摄的目标物,通过设置拍摄距离、拍照角度、相机焦距等参数,大疆智图便可自动生成该目标物精细化巡检的拍摄点,并可在预览画面中看到在该航点处拍摄到的画面,有效保障巡检拍摄质量。

(大疆智图航线规划)

结合场景科学制定多塔巡检航线,并将航线上传至带有 RTK 功能的大疆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上,无需人工操作,无人机即可按照指定任务,到达预先设置的拍摄点,自动拍摄线路照片。在巡检完成后,可将照片上传至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能够辅助电力设备缺陷的识别,让飞手在面对复杂的精细化巡检作业时更加高效。

(我国首条330千伏“刘天关”输电线)

以往传统人工巡视需要花费 1-2 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线路通道巡视作业,现在采用大疆经纬 M300 RTK 无人机搭载禅思 L1 激光雷达,5 分钟就能完成千米档的输电线路巡视,且根据模型数据 10 分钟就能精确生成隐患报告,整个作业流程不超过 30 分钟。仅用 1 天时间就完成了 330 千伏凌庄 I 线 138 公里线路通道的隐患排查工作,共排查出问题 213 处,规避人工巡视盲点 134 处,高效精准地完成了巡检任务。

在我国首条 330 千伏“刘天关”输电线路投运 5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加速了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的数字化转型,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光荣使命。

未来,大疆也将携手广大合作伙伴不断创新,用先进技术和专业解决方案推进电力智能化巡检的数字化转型,助力电力巡检场景无人值守大规模应用,加速无人机机场+网格化巡检作业,真正实现电力巡检作业“无人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