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IPO大军集结。
(相关资料图)
四川又要跑出一个IPO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本周,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宽食品)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在深交所主板IPO的上市进程。一旦阿宽食品上市成功,将成为A股“方便面第一股”。
这一次,阿宽食品更新了2022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数据,而最大变化之一,是招股书中首次出现汪小菲旗下品牌“麻六记”的名字。阿宽食品的代工业务第二大客户就是麻六记,其他客户还包括了李子柒。
成立于2016年,阿宽食品总部坐落于四川成都,旗下拥有“阿宽”和“白家陈记”两大品牌,主打四川特色的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自热食品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阿宽食品光“红油面皮”一年就能卖出5亿元。此前,阿宽食品迅速完成了多轮融资,身后聚集着同创伟业、高瓴、前海母基金、众源资本、麦星投资等投资机构。
至此,我们看到一个川味IPO大军集结——卖火锅调料的天味食品,卖调味品的千禾味业,卖郫县豆瓣酱的丹丹豆瓣、卖藤椒油的幺麻子.....阵容庞大。
01 辞掉公务员岗位重庆人卖方便粉丝,要IPO了
阿宽食品背后站着一位60后重庆人——陈朝晖。
出生于1969年,青年陈朝晖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曾在共青团成都市委少年部工作过两年,因不习惯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后来从团市委辞去公务员职务,加盟到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从事营销。1994年,陈朝晖再次决定辞职正式下海创业,借钱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开始陆续代理一些小食品的销售。
来到千禧之年,方便面、粉丝等速食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陈朝晖也瞄到了商机。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2000年的一天,陈朝晖去成都机场接朋友,时至后半夜,二人只好在路边的一家“双流白家肥肠粉”的小摊上对付下,没想到平平无奇的粉丝让朋友赞不绝口,“要是肥肠粉像方便面那样做成方便粉丝,那肯定会赚大钱。”
朋友无意间的一句话,让陈朝晖大受启发。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他于2001年成立了四川白家食品公司,正式做起了方便粉丝的生意,也就是“阿宽食品”的前身。彼时,陈朝晖已过而立之年。
刚起步时,白家食品主要以酸辣粉、肥肠粉等产品为主,该口味契合了川渝一带消费者的嗜辣需求,又与常规的方便面食品有了差异化,加上创始人陈朝晖广告策划出身,又深谙快消品行业的营销之道,很快白家酸辣粉的销量便水涨船高,第一年销售额便轻松超过4000万元,短短两三年销售规模就破了亿。
只是,酸辣粉只属于方便速食品的一个细小品类,以“粉丝”作为主食的人群相对较少,白家食品没几年就遭遇了发展瓶颈,后来再碰上与白象集团的商标之争,陈朝晖和公司徘徊沉寂了五六年。“白家食品曾快速做到酸辣粉全国第一,但是全年销售额也就几个亿,已经到了酸辣粉品类的天花板了,所以企业长时间徘徊不前,难以突破。”陈朝晖在一次访谈中回忆。
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陈朝晖开始率队战略转型,将公司从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公司,产品结构层面也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两年后,公司又提出“新型方便食品概念”,旗下产品也扩充了主打地方特色、非油炸方便面的红油面皮、甜水面、自热烧烤、自热火锅、螺蛳粉等新型方便食品。
据陈朝晖介绍,他们的粉丝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干粉,而都是湿的米线做成的,将新鲜的米线用在了方便食品里,包括旗下甜水面,面体都是湿面,开水泡两分钟就可以吃,完全可以做到还原餐馆的风味。
一系列迭代和改革,使得白家食品再次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白家食品每年以40%以上的增长,2020年1—5月的销售更是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20%,利润也呈现翻番增长。2021年,“白家食品”正式更名为大家所熟悉的“阿宽食品”。
二十余年走来,阿宽食品终于在风云变幻的消费江湖占得了一席之位。根据Euromonitor/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2018 年至2021 年,阿宽食品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在行业前十厂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的方便面销售额已位居内资品牌前三。
实际上早在2017年,阿宽食品便启动了IPO战略,并把2018年定为三年上市期的第一年。如今兜兜转转,阿宽食品再次来到IPO的大门前。如若成功,54岁陈朝晖有望获得人生里的第一个IPO。
02 年入10个亿,为汪小菲代工,同创伟业、高瓴投了
不起眼的方便粉丝如何撑起一个IPO?
首先面向C端消费者,阿宽食品主要产品为新型方便食品,均由非油炸工艺生产制造而成,主要包括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自热食品等品类,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为“红油面皮”系列产品——精选小麦磨制颗粒面粉作为原料,采用高温熟化等工艺制成,搭配公司的特色调味料包,能够使产品较好地还原地域特色风味,具备非油炸免煮、宽面有嚼劲等特点。
图源:阿宽食品官网
伴随方便食品消费群体的口味和审美的迭代,消费群体更加乐于尝新、兴趣多变,传统品牌和产品对其吸引力已经有所减弱,而此时阿宽食品不断升级“红油面皮”系列产品形态、包装及营销方式,成功将其打造为热销产品,开创了一个新的方便面品类。
加上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囤货需求与日俱增,阿宽“红油面皮”走红。招股书中提到,2021年“红油面皮”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约5亿元,累计销售超过1亿份。
具体到经营上,阿宽食品采用直销与经销结合、全渠道触达的销售模式。截至2022年上半年,阿宽食品拥有超1000家线下经销商,每家经销商能够覆盖数个乃至数十个销售终端。同时,阿宽食品的商超客户涵盖沃尔玛、物美、永辉超市、大润发、红旗连锁等大中型超市,形成了以西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国内大中型城市的销售网络,并已出口至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线上,公司也已与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个电商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了对大多数网购消费者群体的覆盖。
除了自有产品的直接售卖,阿宽食品还有一门生意为人熟知——代工。招股书披露,多年来,阿宽食品为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名创优品、来伊份、良品铺子、肯德基、网易严选、薄荷健康、杨国福、麻六记等知名消费品牌提供贴牌代工服务,堪称“网红背后的网红”。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汪小菲出任董事的麻六记直接跃升为阿宽食品定制销售业务的第二大客户。彼时,汪小菲因与明星大S的家庭纠纷而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直接促就了前者主创的“麻六记”酸辣粉的销量飙升,麻六记在半年里一口气订购了1592.87万元阿宽食品的贴牌酸辣粉产品。在此之前的2019—2021年,麻六记一直未曾出现在阿宽食品前五大客户的名单中。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阿宽食品的营收分别为6.31 亿元、11.10亿元和12.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8.72%;净利润分别为2400万元、7600万元和5600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阿宽食品的营收同比增长3.39%至9.27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增长32.84%至4800万元。
其中,阿宽食品在2019—2022上半年间的定制渠道收入分别为0.68亿元、1.5亿元、1.42亿元、0.84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分别达到了11.18%、13.36%、11.56%和12.63%。不在2022上半年直销订单中,其定制销售毛利率仅为17.32%,而同期自营品牌电商、经销商销售毛利率可达30.36%。
短短几年间,阿宽食品也收获了VC/PE的加持,背后站着包括同创伟业、高瓴、前海母基金、壹叁资本、众源资本、麦星投资、兼固资本、茅台建信基金、彬复资本等多家机构。其中IPO前,同创伟业为阿宽食品最大机构投资方,而高瓴创投亦持有超5%的股份。
这一次,招股书也披露了各个资方与阿宽食品的对赌情况,大家都在等待这个IPO的到来。
03 四川跑出一个IPO军团承包你的餐桌
追溯四川的消费IPO,我们看到一支餐桌大军。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四川天味食品成功上市,成为A股“火锅调料第一股”。成立于2007年,天味食品主营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品牌为“大红袍”火锅底料、“好人家”川菜调料,以及“天车”三大品牌,国内生意蒸蒸日上,还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2022年,天味食品卖出4万多吨火锅调料,净赚3个亿元,最新市值超200亿元。其创始人邓文、唐璐夫妇也活跃于创投圈,不仅投了数家创业公司,还做起了LP。
从四川跑出的调味品还有千禾味业。素有“小而美西部酱油小龙头”之称,千禾味业总部位于四川眉山,创始人伍超群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96年,伍超群拉着哥哥创业——恒泰实业,主要做生产食品添加剂相关的生意。
但伍超群并不甘心只做巨头们的原材料供应商,他开始思考如何将焦糖色向下游的酱油醋转型,于是便有了千禾味业。2016年,千禾味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最新市值超230亿元。
此外,一个个鲜香麻辣的川味IPO正在赶来。
去年,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丹丹豆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这是一家由78岁川籍创始人——岳平白手起家打造的豆瓣酱企业,靠卖郫县豆瓣酱、火锅底料、泡菜等多功能复合调味料一年收入10亿元。如若进展顺利,丹丹豆瓣将成为“郫县豆瓣酱第一股”。
在此之前,主打藤椒油的幺麻子也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正式迈出了IPO步伐。幺麻子背后的掌舵人是来自四川洪雅的一对60后夫妻。1992年,赵跃军和妻子龚万芬在老家路边开起了小店,用祖传藤椒油焖制技艺制作食物,结果藤椒油大受欢迎。
于是,夫妻二人索性做起了藤椒油生意。靠一瓶小小的藤椒油,这家四川公司一年进账3个亿,还获得了网聚资本、中金资本、绝了基金、伍壹柒基金的战略投资,
放眼整个消费IPO市场,这里正在逐渐回温。开年,由来自江西的余惠勇夫妇创办的百果园正式登陆港交所IPO,这是港股今年第一个消费IPO。同一天,有医美界“爱马仕”之称的美丽田园也成功在港股IPO,两支股都实现了开盘大涨,为整个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带来了一缕振奋。
此后,包括珍酒李渡、澜沧古茶,KK集团、嘀嗒出行、普乐师集团等不少知名消费品牌企业也加速了上市进程,纷纷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或更新再递表,久违的热闹回来了。
回想2022年底,身边不少投资人向我们传达一个相似的观点——相比于过去一年的冷清,今年市场信心开始回归,消费类企业上市也将迎来高峰,尤其是港股IPO。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一幕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