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锋医疗已是二次闯关港交所了,这次卷土重来,精锋也是拿出了新的利好,招股书称去年12月,其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在泌尿外科领域获得上市批准,而且有了一笔销售订单,此外该产品在妇科、普外、胸外等临床也在推进,预计2023年获批。
(资料图)
这就不得不说器械、药品的估值逻辑,在VC眼里其实清晰得很,公司有几条管线,临床、注册到了什么阶段,每通过一个阶段身价就涨一次,不过这也是鲜有看到VC超配医疗公司的原因,比如精锋吧,机构拢共投了20多个亿进去,到IPO持股数量最多的机构也就是拿个位数的股份,典型的分阶段“团购”。(投中BBKing)
又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准备冲击IPO。
近日,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锋医疗)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通过专注于手术机器人领域,精锋医疗的产品能帮助外科医生执行微创手术。截至2022年9月,该公司还没有任何营收,并在21个月里共亏了4.96亿元。不过随着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在2022年12月获批,该公司已拿到中国一家三甲医院的第一笔MP1000销售订单。
在产品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过程中,精锋医疗也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认可。上市前,该公司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金额达到20.5亿元,股东包括博裕投资、红杉中国、祥峰投资、联想之星、联想控股、淡马锡、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金公司等。
伴随着公司的资本化,精锋医疗的估值也在5年时间内,从创立之初的数千万元暴涨至上市前的15亿美元。
21个月共亏了4.96亿元
在5年多的发展过程中,精锋医疗一直深耕于手术机器人领域,拥有和在研的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执行微创手术,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其中,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和精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均能执行泌尿外科、妇科、普通外科及胸外科等手术。与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相比,单孔手术机器人所需要的技术更复杂,不过对患者的伤害更小,单个手术伤口更小,让患者可更快复原,术后并发症也更少。
由于技术要求不同等原因,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审批进度通常快于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2022年12月,精锋医疗的MP1000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能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有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9月,中国还没有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
随着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精锋医疗也正式启动了商业化。2022年12月,该公司获得了中国四川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第一笔MP1000销售订单。
此前,该公司没有营收,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至2022年9月的报告期内,精锋医疗的净亏损分别为3.49亿元和1.47亿元。21个月共亏了4.96亿元,相当于每个月亏约2362万元。
这4.96亿元的亏损,研发占据大头,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共投入约3.14亿元。其中,2021年的研发金额便达到了2.22亿元,而里面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的占比就达到了58.2%。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2021年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约1.49亿元,几乎都是由创始人王建辰和高元倩夫妇获得。
研发的大力投入,也让精锋医疗拥有了庞大的研发团队和数量众多的专利。截至最后可行日期,该公司拥有331名研发人员,在团队中占比约63%,同时也在全球拥有超过500项获授专利及专利申请。
其中,该公司在中国拥有245项已授权专利及218项专利申请。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说法,精锋医疗在中国的专利授权及专利申请数量均位居中国手术机器人公司中的首位。
博裕、红杉等看好,上市前估值达到15亿美元
2017年,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王建辰和高元倩共同创办了精锋医疗,并最终结为夫妻。
此前,王建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完成联合博士培养项目,高元倩则在美国哈佛医学院手术导航及机器人实验室完成联合博士培养项目。在攻读博士期间,两人的导师均是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家王树新。资料显示,王树新在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制成功的“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获得中国第一个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证。
顶着名校光环,再加上导师又是业界知名人物,精锋医疗在成立6个月后,就获得了806万元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便达到了约5555万元。随着产品不断取得新突破,精锋医疗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亲睐。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在上市前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金额达到了20.5亿元,股东包括博裕投资、红杉中国、祥峰投资、国策投资、联想之星、联想控股、淡马锡、广发信德、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金公司、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未来资产环球投资、LYFE Capital等。
在资本化的过程中,精锋医疗的估值也从成立之初的数千万元暴涨至15亿美元,差不多每一轮融资后的估值都比上一轮有倍数级增长。
其中,当祥峰投资、中金公司等投资者在2021年1月入股后,该公司的估值直接从约13亿元上涨到约39亿元。到了2021年10月,红杉中国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投资后,该公司的估值变为了13亿美元,直接晋升为独角兽。同月,当博裕投资、淡马锡、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等投资者成为其股东后,该公司上市前的估值便达到了15亿美元。
上市前,王建辰和高元倩这对85后夫妇持股约48.71%,博裕投资持股约4.65%、联想控股持股约2.72%、淡马锡持股约2.65%、红杉中国持股约2.05%、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持股约0.53%、祥峰投资持股约0.49%、中金公司持股约0.41%。
商业化困境待解
经过多年发展,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变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手术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704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994亿元。其中,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41.92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709.52亿元。
在这个百亿级市场,吸引了直观外科公司、微创机器人、威高手术机器人、思哲睿等玩家入局。从2022年一级市场的融资情况来看,手术机器人赛道也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据动脉网统计,该赛道在2022年的投融资事件超过24起。
由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产品需要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上市销售,考虑到实际的研发进度及不确定性,大部分玩家普遍处于无营收和持续亏损状态。
微创机器人于202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但在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仅为104.8万元,净亏损则高达4.64亿。2022年10月,思哲睿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不仅主营业务的产品尚未上市销售,而且42个月还亏了2.58亿元。
虽然这些公司在上市前融了不少钱,高瓴、深创投等投资者也看好这个赛道,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通过上市募集新资金也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对于精锋医疗和思哲睿等公司而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也会对上市的安排有一定影响。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思哲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5亿元。精锋医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从2021年底约15.06亿元,减少到2022年9月的约1.56亿元。该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购买了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同期,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增加约12.2亿元。
由于“达芬奇手术系统”的主导地位,直观外科公司也被视为手术机器人赛道的领头羊。在2022年前9个月,该公司的营收就达到了45.67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则为9.97亿美元。这也让众多玩家将该系统视为对标产品,并将自身产品与其对比。
搜索“达芬奇”这个关键词,会发现思哲睿在招股书中提到了56次,而精锋医疗则提到超过120次。双方也都表示,自家的产品能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较高下”。但在实际比较中,双方都是用公司产品与2009年推出并于2011年进入中国的第三代达芬奇手术系统(达芬奇Si)来对比,因而最终能否成功在竞争中拿到足够多的订单,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大多数手术机器人赛道的玩家而言,更为迫切的则是在资金耗尽前成功撑到主营产品上市销售,并最终收获一定数量的客户,而这无疑会对产品的研发和公司资本化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