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怎样的“新常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路径在哪里?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16家研究机构联合发起的“首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从多角度进行深度交流。

机遇挑战前所未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秉持以和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在百年大变局中寻找发展机遇、凝聚合作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绘就一幅“大写意”到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中国不仅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首创者,更是通过‘一带一路’落实倡议的实践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认为,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以更高标准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统筹。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及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共建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实践台;更好总结“一带一路”实践的标准理念、标志概念、标志话语,以及应对国际社会的误解、曲解乃至造谣抹黑等,都需要正确运用科学方法,应用更开阔的研究视野,动员更广泛的研究资源,不断提升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对全球发展战略的深刻理解。

外交部原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困难都前所未有。从机遇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付诸实践,处于百年大变局的加速期、国际格局变换期、世界秩序调整期、全球治理重塑期,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和世界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新常态”下国际合作模式多元化、实践真正多边主义的需要。

同时也要看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如今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量化宽松货政策风险显现,推动全球生产链、供应链、金融链深入调整,各国经济摩擦、金融动荡、通货膨胀加剧;地缘政治矛盾持续升温,地区冲突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受逆全球化冲击,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在世界多极化和技术革命推动下发生深刻蜕变,进入2.0阶段。

面对这样的环境,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积极创新,持续发力。关于实施路径,何亚非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从安全和睦、经济繁荣、民心相通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以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扎实做好“一带一路”每一个合作项目,特别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困难;重视智库的作用,做大做强中国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谈及“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委会成员林毅夫谈道,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必须按照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基础设施的欠缺会影响比较优势的发挥。鉴于此,应与各国共商,针对各自基础设施的瓶颈开展共同建设,实现共赢,同时,要以开放的方式与其他国际机构和其他国家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共同繁荣。

提升认知统筹推进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各方的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有七个方面的关系需要重点关注。具体来看,一是要处理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带一路”根基在国内,枝叶在全球,只有国内的根基稳,全球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才能真正枝繁叶茂。二是要处理好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之间的关系。企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政府是后盾,建设中应该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导、效果主导。三是要处理好软连通、硬连通、心连通的关系。软连通应该先行,心连通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做,要规避硬联通的风险,放大软连通的效能,做好心连通小而美的项目。四是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要把规避风险放到重要位置,把风险防范放到发展之前。五是要处理好优化存量资源和创造增量资源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举办了两届,会议形成的合作项目是基本盘,巩固基本盘、优化基本盘是对未来最好的示范,也是最大的效益。六是要处理好斗争和合作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提出的类似倡议是对“一带一路”的对冲,也要看到这些倡议和“一带一路”的共通点,未来有对接和合作的可能。七是要处理好创造“一带一路”奇迹和“一带一路”理论的关系。做好“一带一路”研究,为“一带一路”立论。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解决资金的问题。保监会原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表示,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能有效缓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融资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压力和挑战,要发挥好“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包容的优势,银行保险机构要发挥好信贷基金、债券、保险等的协同效益;推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融资工具;提高可持续及提升共建国家社会发展能力;要发挥好创新引领的效应,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按照市场法制化的原则,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传统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同时要推进绿色金融的互利合作以及标准的制定,开创环境、气候、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加强银企合作,共同防范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他提出,下一步,要重点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应对主权债务风险,同时做好对一些新兴国家的研究,充分发挥G20协调全球政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金融合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和保险机构间的常态化合作,发挥台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