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家电市场竞争的分化,已无法避免,并影响到众多企业和商家的生存、发展和成长。家电圈认为:大家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清楚产业分裂过程的逻辑、方向和趋势,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和活法。

华辛||撰写


(相关资料图)

中国家电产业的分裂与分化,正在加速。

单从企业和商家的反应速度和认知范围来看,就已经超出了之前外界的预期,不是单一的上涨或下跌,也不是严峻的生存与发展,而是“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又能去哪里”的重新定义和再出发。

面对一系列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产业和变化,对于家电产业的裂变,还是有可以确定的事情:市场的洗牌将会迎来“终极一击”、商业的重组将会面临“加速度”,企业较量就是实力的“硬碰硬”。最关键的用户需求将呈现“无法预知”的波动。

接下来,步入成熟期的家电产业,市场竞争、品牌格局持续裂变的逻辑、方向和趋势,到底是什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强者恒强”之下的大鱼吃小鱼之外,还有哪些新的走势和变化?

下一阶段家电企业和商家,市场的竞争、逻辑和产业趋势,又是什么?

从趋势来看:大企业的强,与小企业的弱,已经成为无法跨越的产业鸿沟,市场洗牌将是常态化的局面,一些厂商的退出也只是时间问题,企业和商家都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避免被套牢、受损失。当然,现阶段很多企业和商家还没有被逼到亏损、浑泪退出的地步。

从逻辑来看:成熟产业容纳的家电品牌和家电商家数量都相当有限,过去很多企业人士预测就是5家左右,最多不会超过8个。广阔的中国市场,当前家电产能和市场的供过于求,已经在持续引发一轮轮的品牌洗牌和商家内卷,最终就是“剩者为王”。未来品牌商、零售商的数量,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从竞争来看:成熟期的家电厂商较量,拼的不只是价格、渠道等技术性的手段,而是战略的定力、发展的信心和竞争的斗志,以及持续的耐力。在市场上发展和转型,不少企业认为太难、不少企业却认为不难,差异就在于企业的战略视野和策略手段协同与匹配。

这就是“道与术”的关系,道是指厂商必须要贴近用户,并明确用户驱动的战略方向,而术则是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所有员工、合作伙伴,必须要具备扎根用户,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手段和方法。

不同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家电制造环节、流通环节,甚至是全产业链中,到底在比拼什么?又差在哪里?

表面看,不同家电企业和商家的分化,是因为营收规模、竞争实力,以及投入资源的不同,导致强者与弱者的较量,早就不在同一发展水平线上。

比如说,不少家电品牌商和家电经销商,从过去2、3年前开始,就已经完全避开了618、双11等大型促销活动的参与和争夺,而是回归自己的能力圈,立足有价值的产品和有差异化的服务去抢夺老用户。因为,与很多大品牌、大商家拼产品、拼促销、拼价格,根本不是中小厂商们所擅长的。不如避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实际上,家电厂商的市场竞争分化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敲定”,产业未来就是大企业的天下,而中小企业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要么找准机会做大、要么找准机会转型”。唯一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就是市场的淘汰进度和厂商的博弈周期。

从2022年开始,聚焦一线市场,以及产业竞争,企业、商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持续不断。关键不是商业规则变化、消费底线变了,而是很多厂商的心态变了,急躁与盲目叠加。同时,还有大量的家电厂商总是认为,市场可以回到过去的增量时代,消费可以回到过去的高增长时代,完全无视“覆水难收”的自然规律。

一些中小厂商,为了竞争不断拉低成本、突破品质和道德底线,将劣质低价变成一种商业手段,很多大中型企业也无法淡定。由此,乱战与混战之下,企业忽视了对于产业原点、商业本质和用户需求的坚守。

下一阶段家电企业和商家在一线市场的比拼,不只是基于规模叠加实力,而是面对变化的时代、多变的需求,以及恶化的竞争,企业自身的战略定力、坚守底线、坚定自己的选择和决策。

====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