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G步入商用以来,楼宇、社区、园区乃至城市等场景下的带宽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网络联接的需求已超乎想象。
【资料图】
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移动网络保持5G建设全球领先,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
在此背景下,学界和业界都越来越关注第六代(6G)通讯系统。在特斯联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杨旸看来,6G有望促进空、天、地、海的全覆盖,为智慧城市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杨旸指出,6G亦将推进人工智能、通信感知融合等技术的研究,催生更广泛的人机交互需求,加速一个人机共存社会的形成。
杨旸指出,简单地把6G理解为将5G的性能指标乘以10倍,并不能确保在未来实现丰厚的商业回报,因为性能的提升不一定带来用户体验的全面提升。
据介绍,从技术参数的指标来讲,5G的带宽比4G的要增加很多,但因为手机屏幕有限,增加的速率并没有直接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这是为什么很多用户没有感受到5G比4G有大幅度提升的原因。5G通讯在过去的三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终端的数量,基站的部署,和用户的接受程度来看,发展得是非常快的,甚至比同期的4G发展得要更好。
他认为,2023年是对6G的需求做出规范和讨论的关键一年。“在未来的6G环境下,我们更强调的是端到端一体化的用户服务体验,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不同的学科方向和技术领域进行融合,因此所有人都有非常大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机会。目前发展最快的是将通信、计算、感知、存储和控制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行跨界融合,更好地满足千差万别的用户需求。在应用层,我们已经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无处不在的联接和通信服务相结合。”
现在随着5G在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业界进一步提出了5.5G的场景规划——这是我们在走向6G之前,对新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完善。
杨旸表示,5.5G,除了前面提到的5G三个应用场景之外,又提出三个新的应用场景:第一是大带宽实时的全息通信,这要同时满足数据高速率和低时延的要求。第二是感知和通信的深度融合,这对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服务非常重要。第三是上行链路的视频回传,也就是从终端侧向基站侧传输大量的视频数据,以前我们只想到用户在下行链路的数据量会很大,但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部署在街道和楼宇当中,很多的视频数据需要汇聚到云平台上处理、分析。
用户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会不断迭代和演进。他指出,6G技术将为智慧城市和相关服务领域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比如说空、天、地、海的全覆盖,把包括卫星、气球、陆地、海洋上的基站设备都连接起来。另外,随着感知、通信、计算技术的紧密融合,通过脑机接口等先进交互设备,6G可以更好地实现基于意图的人和自己、人和人、人和机器人的高效沟通与交流,会带来全新的服务需求和技术演进路线,就需要泛在、普惠的智能硬件和软件来实现复杂数据的实时处理和智能分析。这样,每个普通用户才能惊喜感受到6G给我们未来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应用、新体验,比如沉浸式XR和全息通信。
“在智慧城市应用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满足各种客户的服务要求,提供最先进、最可靠、可扩展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他举例称,在特斯联武汉和重庆的AI CITY中,大家可以看到业界目前先进技术和应用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在TacOS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赋能和支持下,特斯联与生态合作伙伴研发和推出的各种创新技术、智能算法和多元化应用正在越来越多的楼宇、社区、园区、城市场景中随时随地为每个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智慧城市应用不光可以优政惠民,而且能够为科技创新与创业提供广阔沃土和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当前的新产品研发就是面向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展开的。
最后,他总结道:“随着6G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虚拟和现实相交融的环境当中。这和元宇宙不太一样,元宇宙强调的是一个完全虚拟的数字现实和新颖的个人体验,但6G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一个虚实融合的真实生活和应用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和机器人共存,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依赖身边的感知节点和智能终端为我们提供无处不在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