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11日,海螺新材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向控股股东海螺集团定增募资不超过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截至预案公告日,海螺集团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海螺新材12037.94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3.44%,为海螺新材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海螺集团的持股比例将得到提升,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目前海螺集团持有海螺型材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通过定增的方式可以更加加强海螺集团的控制地位。”接近海螺新材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资料显示,海螺新材前身为海螺型材,主营业务涵盖高中档塑钢及铝合金型材、门窗、生态板材等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但自2017年开始,公司业绩下滑严重,多个会计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原材料PVC、钛白粉等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受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产品市场需求下降。

2021年,海螺新材净利润亏损1.43亿元,同比下降543.33%。2022年,公司又预计净利润亏损,亏损金额为7000万元至1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海螺新材账面货币资金为4.94亿元,比2022年期初减少约3.76亿元;应收账款7.35亿元,比期初增加1.97亿元;存货达到10.63亿元,比期初增加约1.19亿元。在债务方面,2020年末上市公司负债总额18.84亿元,2021年末负债总额28.54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负债总额为25.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52%。

“虽然目前海螺新材资产负债率不高,但是公司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亏损,偿债压力不小,财务费用支出也不少。定增后希望能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未来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前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近两年,海螺新材积极谋划转型。2020年9月份,公司并购重组天河(保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进入SCR环保脱硝催化剂行业。此外,海螺新材采用“老厂建新线”模式,先后投资建设英德、成都、山东等铝材项目,2021年9月份收购河南中恒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重组后更名为河南海螺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太阳能光伏铝材重点配套企业之一,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2022年3月份,海螺新材广西来宾SCR项目建成并投产,公司SCR环保脱硝催化剂产能规模达到6万m3,跻身行业第一梯队。目前,SCR、铝材产业已成为海螺新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从近两期年报来看,上述环保新材料占比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为个位数,传统建材板块仍是海螺新材主要收入来源。

前述人士告诉记者:“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海螺新材的产品需求不会再有太大起色,因此公司必须实施转型。在转型之前,上市公司业绩最好能够实现扭亏。但无论是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还是人员配备等方面依靠自身能力恐怕不够,必须投资并购新项目来增加利润增长点。如果未来新项目做得好,基本上就能实现双主业的发展格局了。而海螺集团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将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加快发展。”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看好海螺新材向光伏铝材新业务的转型。他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产业聚集度将持续攀升,每年保持约30%的复合增长率基本上是一个确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光伏组件上的铝边框,还是电站用的光伏支架,还有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传输生产线都会用到铝型材。海螺新材转型光伏铝材符合国家发展趋势,是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做更多的业务拓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