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天味业深陷添加剂“双标”风波。10月10日,海天味业开盘后应声大跌,截至下午收盘跌超9%。从公募持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超400只基金持有海天味业,持股数量合计为1.08亿股,占流通股比为2.32%。有观点认为,个股公众名誉受损是较严重的利空,以公募为代表的投资机构或会重新对相关个股的估值进行评估。
添加剂“双标”引争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受“添加剂事件”影响,素有“酱油茅”之称的海天味业开盘大跌逾8%,截至午间收盘,海天味业跌9.2%。直至10月10日下午收盘,海天味业跌9.35%,最新股价为75.08元/股,总市值约为3479亿元。
大跌背后,离不开此前的网友爆料和公司回应。据悉,有海外网友晒出在国外购买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盐、糖等天然原料,并无添加剂。而国内网友与自家海天酱油对比,却发现多出了不少添加剂。消息一出,海天味业就因添加剂“双标”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上述情况,海天味业则是于9月30日、10月4日、10月9日连发三则声明澄清。其中,海天味业在最新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表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此外,海天味业也在9月10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海天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并且随时接受国家及各级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督和检查”,同时强调,“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
但对于海天味业上述的连番回应与澄清,网友们并不买账。与此同时,宣传旗下产品为零添加酱油的千禾味业则于10月10日当天“一”字涨停。
从海天味业股价的年内走势来看,截至10月10日收盘,海天味业在2022年已下跌20.77%。回顾此前,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海天味业股价持续上涨,年涨幅依次为86.94%、29.63%、58.02%、125.77%。直至2021年末,海天味业的年内涨幅在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跌,为-31.45%。
超400只基金持仓
虽然目前对于上述事件尚无定论,但部分持仓海天味业基金的净值无疑会受到影响。据Choice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共有475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持有海天味业,持股数量合计为1.08亿股,占流通股比为2.32%。其中,有20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海天味业,持股数量合计为4919.28万股,占流通股比为1.06%。
不难看出,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海天味业也仅仅只是“调味品”而已,目前持有其最多的基金产品为华夏上证50ETF,持股数量为952.95万股,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为1.62%;持有其最多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也仅持有880万股,持股市值占净值比为1.76%。就其他基金的持股市值占比情况而言,有六成以上的基金持有海天味业的市值占基金净值比集中在1%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在前述声明中也提到,留意到在各社交平台的讨论和部分贴在公司身上的标签,强调相关表述严重损害了公司品牌形象,已构成对公司名誉权的严重侵害。
针对个股名誉权受损会对相关股票导致怎样的影响,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认为,个股公众名誉受损是比较严重的利空。一般情况下,以公募为代表的投资机构会重新对其估值进行评估,且大概率会出现大幅下调的情况,对应下调的估值会使基金持仓比例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一旦“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机构会争先恐后地抛售,甚至发生“踩踏事件”。
展望调味品行业后续走势,龚涛表示,“我们可以对比之前白酒行业出现的‘塑化剂’事件,该事件曾使整个行业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连续下跌,但经历过估值充分的挤压泡沫和业绩成长性的双重推动下,相关个股的股价出现了快速反弹,因此决定中长期走势的还是行业板块的成长性,调味品行业基本属于头部企业‘通吃’的局面,与白酒行业类似,但不同于白酒的是,因单品价值不高且不具备增值能力,所以调味品行业未来反弹空间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