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首药控股-U(688197,SH)(以下简称首药控股)发布了公司上市后的首份一季报。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只有707.96元,净利润亏损5066.23万元。上市公司单季度不到1000元的营收,也引发投资者的热议。

不过,首药控股交出这样的成绩单的确有特殊原因。截至目前,公司的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获批上市销售的药品。但另一方面,缺少业绩支撑,首药控股股价的表现也难有好的表现。盘面上看,公司股价在上市当日宣告破发,并在此后持续下挫。截至目前,公司股票总市值已不足30亿元,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要求的“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出现了差距。

单季度亏损扩大

据首药控股2022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707.96元,同比下降99.98%,净利润亏损5066.23万元。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合计4611.81万元,同比增长40.40%。去年一季度,首药控股的营收为400万元,净利润亏损3468.64万元。去年第二、三、四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亏损3490.66万元、3432.3万元、4100.53万元。对比来看,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亏损额有所扩大。

此前,首药控股曾在上市公告书中表示,结合实际经营情况,预计公司1月~3月实现营业收入0万元至200万元,主要受合作开发药品研发进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预计公司1月~3月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5000万元至-3000万元。公司一季度的实际业绩与上述预测基本相符。

“707.96元是从哪里赚来的?卖废纸卖旧办公家具?”、“营收都不够我水电费的”、“这季报会不会有点太扯了”……股吧里投资者对此颇有些怨言。

对于今年一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上市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药品合作开发收入尚未到结算期,本期未确认药品合作开发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月28日下午致电了首药控股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尚处于研发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上市和商业化的销售,这使得公司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营收。

首药控股是一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此前,公司也曾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目前尚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且预计产品是否可以上市、何时上市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产生产品销售收入。”

据悉,首药控股的核心产品SY-707与SY-3505是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其中,SY-707属于第二代ALK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意,在II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预期后可申请有条件批准上市。

对于公司产品的研发进度,首药控股上述人士认为,新药研发进度没法给出明确的时间表,毕竟伴随着较大的研发风险;但公司会根据科创板的相关信披要求,在相应的时间节点披露研发进度。

市值缩水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首药控股本就不是凭借业绩条件上市的。“公司是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药研发型企业。”公司曾如此表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从首药控股股票上市后的短期表现来看,公司与40亿元市值有些渐行渐远。

今年3月,首药控股完成上市发行工作,公司新增发行了3718万股股份,每股发行价格为39.9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4.83亿元,募资净额为13.74亿元。3月23日,公司股票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然而,首药控股股价上市首日开盘便宣告破发,盘中一度回升触及35.98元/股,最终报收于32.11元/股。此后,公司股价也一直持续下滑态势。截至4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7.97元/股,股票总市值为26.72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