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5日,从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传来消息,202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群众整体满意度达86.58%,比上年度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甘肃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5.2万名党政领导包保干部完成2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包保任务,1213个乡镇食安办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是风险防控更加严密。全省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体系检查覆盖率10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覆盖率达20%,全年入仓进口冷链食品7.24万吨,出仓7.2万吨,赋码进口冷链食品281.6万件,全省共抽检食品10.61万批次,抽检合格率达97.3%,抽检数量提升到4.2批次/千人。

三是智慧监管更加精准。全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互联网+”“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实施单位达7.96万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率100%。包保主体分级率、干部分层率、层级对应率全部达到100%。

四是共治氛围更加浓厚。该省全域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7个市(州)、72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聘任社会监督员3455人,落实食品安全举报奖励43件,奖励经费26.36万元。

会议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持续推动“互联网+通明车间”,确保食品高风险生产单位在线率、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应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单位达到1万家。持续推动“互联网+阳光仓储”,大中型超市、食品(含食盐)批发企业、第三方仓储、物流电商等重点单位,接入应用率要达到90%以上,实施单位达到1.1万家。持续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确保全省“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单位达到8.5万家,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同时,要对粉条中铝超标、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秩序不规范、快检流于形式、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侵害群众利益突出的问题下快刀、出狠招、见实效。

马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