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我怕商飞做成下一个上海大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里顺便讲下刚才有人吐槽的所谓大飞机落户西安和上海的问题。
首先要做一个历史回顾, 商飞是2004年左右提出建议, 2008年落地建立的, 那么在为什么选择了上海?首先要明确大飞机的发展规划, 民航机和军用机不同,军用机出事故, 自己关起门研究反省还能接着走,民航机 第一个型号砸了以后路就别走了, 尤其是有波音和空客在一旁虎视眈眈。
所以当时中央的计划是分布走, 也就是不是等所有国产部件到位才完成大飞机设计,而是设计先行 , 先采用国际通行的成熟产品+自己设计要求尽早完成设计定型, 同时要求国外部件商你必须在国内建 目的是将来用合资乃至自行设计的部件替代进口件 。
立合资企业,
分步走策略能让全机设计冻结比全国产要提前不知多久,而且也能把一些国际供应商捆绑在自己的利益盘里, 减少实施过程和取得国际适航证的阻力, 现在看基本实现了这一目的。
既然是要从国际合作开始, 那么作为国际商业金融中心和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上海无疑比深入内地的西安更适合搞国际合作,能够减少很多技术沟通的时间成本, 同时上海还能很方便的找到符合国家要求的技术商务人才,作为管理设计制造中心, 上海有自己的优势。
西安还有几点不利条件 , 第一是大飞机的经验, 上飞在7080年代搞过运十, 虽然不是理想合格的机型, 但是锻炼了一支设计研发制造团队, 即使这个团队后期流失了大半, 但仍然是国内唯一具有民用大飞机经验的团队, 第二是上飞在9000年代代工过麦道8290系列大飞机, 虽然后来中断, 但是积累了相当的制造管理经验, 无论是设计制造文件起草实施,工装夹具设计, 产线布置优化,尤其是过程质量控制各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合格的团队, 我的同学就是这个时间进入上飞, 从技术员开始, 逐渐成长为商飞设计院的副院长。
第二是业内口碑, 如果前面是上飞相对西飞的优势, 那么西飞自己当时也有个减分项, 就是新舟系列,本来是作为支线客机主力发展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质量一直存在严重问题, 尤其是起落架, 每次起飞降落都像是赌博,在国际上名声不佳, 如果大飞机和西飞“跪地”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发展前景可能就被蒙上了阴影,而新舟好几起重大事故恰恰就是商飞成立前不久发生,给人印象深刻。
第三就是西飞本身是以军用运输机, 轰炸机为主的企业, 其浓重的军事色彩对国际合作其实是不利的,无论是人员交流还是受供应商本国政治影响, 这点也必须要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