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年5月11日上午,重庆市高级法院对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即维持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对张波、叶诚尘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张波和叶诚尘

该案曝光后,立即震惊天下,在现实和网络上掀起一片海啸,任何一个人都感到吃惊和不可思议。将男方幼子幼女从高楼抛下并制造意外坠亡假象,足以证明两人主观恶性极大,行为卑劣程度令人心惊胆战,获死刑判决可谓罪有应得。而对其判处死刑这一最严峻的刑法,无疑是对公平正义的有力维护,对世道人心的切实抚慰。

根据《刑法》,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见,犯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如果没有其他从轻、减轻处罚情节,首先应考虑对行为人作出死刑判决。这既契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朴素自然法则,又能实现刑法的惩戒、救济、抚慰功能,修复被犯罪分子戕害的社会秩序和世道人心。

实践中,犯故意杀人罪者并不必然获得死刑判决。一般来说,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如果被告人能够赔偿被害人家属损失,获得谅解,真诚认罪悔罪的话,往往可以争取到“刀下留人”的死缓乃至无期徒刑判决。这也是考虑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着力修复社会关系,避免加大对立仇恨情绪的有益做法。

但重庆姐弟坠亡案中的二人基本上不具备“逃脱极刑”的任何情形,更没有受到宽宥和同情的任何理由。法院审理查明,张波在婚姻存续期间与叶诚尘建立不正当男女关系。2020年2月,张波与陈某某离婚,叶诚尘明知张波的子女张某甲和张某乙将由陈某某抚养,仍视其为自己与张波结婚的障碍。张波和叶诚尘共谋采用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杀害张某甲和张某乙。其后,叶诚尘多次催促、逼迫张波作案,并限定作案期限。2020年11月2日15时30分许,张波将正在次卧飘窗窗台玩耍的张某甲和张某乙双腿抱住一起从飘窗扔到楼下,致二人死亡。

可见,张波和叶诚尘的行为突破了所有约束人性的法律底线、伦理道德,践踏了社会良知。二人婚内出轨是对婚姻和家庭的不忠诚,预谋杀害2名幼童更是颠覆了“虎毒不食子”的基本底线和“父爱无私”的朴素认知。要知道,父母对子女之爱被认为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是最无私的爱。再穷凶极恶者也不至于对子女心生歹念,更不会对如此幼小,尚未感受到人间美好的幼童下此毒手。

张波的恶行有违最朴素、最天然的伦理道德。叶诚尘在张波犹豫不决情况下逼迫其实施杀人行为,其罪行丝毫不亚于张波。此外,二人预谋之久的作案手法也凸显出其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极大。将2名幼童从15楼次卧的窗户扔下,百分之百将导致死亡后果。且两人试图营造出2人失足坠亡假象,逃避侦查进而逃脱法律制裁,动机之卑劣有目共睹。

正如判决所言,张波、叶诚尘罔顾国法天理人情,严重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践踏社会良知,作案动机特别卑劣,作案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影响极坏。该判词可谓严肃、沉重,几乎使用了所有能够描述、刻画、谴责罪恶的词汇。

终审判决宣布之后,网络上到处可见“天理昭彰”“大快人心”的评论,取得了公众广泛认同。两名击穿人性底线,刷新公众对人性之恶、人性之丑认知的罪犯,获得死刑可谓罪有应得。对张波、叶诚尘处以极刑,是对2名无辜可怜幼童的告慰,对受害人家属和善良公众的抚慰,对法律、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全感的有力维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