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大概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渡过难关。

11月28日,工商信息显示,融创将融创中国将其持有的泛海国际建设89.7%股权,转让给了中信信托及芜湖华融资本创誉投资中心,而自身的股权则下降至10.3%。


【资料图】

据悉,泛海国际建设旗下的两块地分别为上海董家渡和北京泛海国际,当时作为豪宅项目,这两块地为孙宏斌赚足了面子。

而2019年,孙宏斌的接手价格为149亿。

有消息称,中信信托拿到这家公司的控制权并非是为了掌控这两块地,而是为融创提供资金支持,资金规模大概在80亿元左右。

对于孙宏斌而言,盘活资产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继续加快境内外债务重组。

12月5日,根据相关媒体消息显示,融创内部最近启动了一次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三个中心,分别是地产经营中心、资本与融资中心以及资产运营管理中心。

比起之前的地区划分,这一次则是业务部门的梳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梳理完成之后,融创的各个职能部门将会变得更加聚焦,部门协同将会更加顺畅,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据悉,此外融创还加快了债务重组。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此次融创向债权人提供了两种债务展期方案:

第一,针对已经展期的债务,从此前的3.75年缩短至3年;

第二,针对未展期的债务,从此前计划的4.5年缩短至4年。

与此同时,对于所有债权人先行支付3%的本金,并于2023年分两笔支付,上述计划需要得到重组会议中50%以上债权人同意方可实施。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融创的债券规模为157.49亿元,债券一共有9只,其中,私募债37.75亿元,占比23.97%。从规模上,融创的债券规模则并不算大,而作为整体债务重组的方案,一般大概率会通过,所以孙宏斌这次算是缓过来了。

当然,对于孙宏斌而言,时间窗口也比较重要。今年5月以来,融创宣布债务展期,其基本情况开始恶化,但是相比于恒大等企业,融创的情况还是要好上许多。而在暴雷之前,孙宏斌也已经开始了积极自救。

根据融创公告显示,从2020年开始,融创就开始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目的就是降本增效。无奈船大难掉头。进入2021年之后,孙宏斌就一改往日“买买买”的习惯开始出售项目储备现金流,为了使公司变得足够的安全,他甚至自掏腰包将自有资金4.5亿美元,以无息的方式借给融创中国。

为了进一步增强现金流,融创不惜低位大量减持贝壳的股票,不仅如此还进行了低价配股。为了回笼更多的资金,孙宏斌甚至想过出售文旅项目,但是无奈融创还是走到了债务展期这一步。

孙宏斌曾经说过,“过去我曾因现金流出问题而失败过,所以非常在乎现金流,我会把公司的安全放在首位,并且懂得知难而退,在取舍上一定会比别人更加果断。”

很显然在大势面前,孙宏斌还是为自己的激进付出了代价。但从整体情况而言,其实融创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糕。

12月5日,融创发布了2022年11月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数据显示,11月融创实现销售金额80.4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60.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3290元/平方米。今年1至11月实现累计合同销售金额为1611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218.3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3220元/平方米。

综合而言,我认为随着融创董家渡等项目的盘活,资金流的注入以及未来有可能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打开,融创应该会顺利渡过难关,但是规模相较于巅峰时期,应该会小很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