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商房产打造的“遇见新西安”大型融媒体栏目正在持续关注西安城市各方面发展。今天,我们关注西安城市更新有哪些成果和规划。
作为首批更新试点城市
西安今年将发力
去年11月6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包含西安在内的21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试点自去年11月开始,为期2年。《通知》要求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开展既有建筑调查评估,建立存量资源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这也就是说,城市更新不能再走以前大拆大建的老路,要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老百姓获得感为目标。西安的城市更新坚持“四最”安置原则——让拆迁群众在可利用的土地中挑选最好地段;以最好的设计提高小区舒适度;用最好的质量标准选择建设单位;以最好的配套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便捷服务。
记者从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部门了解到,今年是西安作为试点城市的重要阶段,西安各区摩拳擦掌,紧锣密鼓筹备和研讨,找出一条符合西安特色的更新之道。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居民幸福感倍增
在今年西安“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防范风险”原则,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改造,着力解决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消防和公共卫生等隐患问题。
可以看出,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改造今年还将持续进行。其实,去年借着“全运会”的契机,西安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成就,截至去年12月底,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131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成为西安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突破口。
还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陕西省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626个、惠及居民39.32万户,较2020年增长26.03%、8.02%,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1%、100.23%,根据住建部月度统计通报陕西省改造小区数居全国第3位,改造户数居全国第11位。这其中,西安市占比颇重。
随着这项民生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倍增。位于西安市碑林区的交大片区提升改造项目,除了外观提升改造,还根据小区现状,融入“西迁精神”和校园历史,丰富建筑效果,确定了“以校史为根,以居民需求为源,打造文化社区”的设计改造理念,让改造后的小区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重点城市更新项目
让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幸福林带、西安火车站、以及近期官宣的太古里等都拉高了西安这座城市的颜值,也让市民有了更好的休闲出行体验。
位于西安城东的“幸福林带”,已于去年7月1日全面对外运营,全长5.85公里,东西宽210米,占地面积1134亩,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利用工程之一,上、下三层涵盖了地上景观、地下商业、综合管廊、地铁配套、市政道路等多种功能。幸福林带不仅为城东甚至西安市民提供了一个高颜值的休闲娱乐好去处,更是对整个城东片区城市面貌的提升。
还有改造后的西安火车站,将西安古城的历史文化镶嵌其中,南衔古城墙,北接大明宫,形成“宫-站-城”的宏伟格局,打造了一个穿越千年的城市会客厅。四面八方的人们一到西安,就在这里感受到古城“思接千载”的现代风貌。新面貌新形象,西安火车站已然成为对外展示城市品质的第一窗口。
前不久,全国第七座太古里项目官宣落址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计划于2025年建成,项目将对该区域开展城市更新计划,打造一座新旧交融的“太古里”项目,向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致敬,同时为顾客营造耳目一新的沉浸式零售、文化和生活方式体验。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说:“我们定将全力发挥在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中积累的经验和专长,为西安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级新地标,助力提升西安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魅力和影响力。”
今年,在城市更新方面,更加注重深入开展城市“双修”,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让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并启动实施幸福林带周边区域、洒金桥等重点片区改造,相信未来还将更多有品质有内涵的更新改造项目,成为西安新名片新地标。 华商报记者 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