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7日晚,中国人寿(SH601628,股价39.00元,总市值1.1万亿元)、中国人保(SH601319,股价6.22元,总市值2751亿元)、中国平安(SH601318,股价51.80元,总市值9469亿元)、中国太保(SH601601,股价31.21元,总市值3003亿元)、新华保险(SH601336,股价38.85元,总市值1212亿元)等A+H股上市保险公司集中发布2023年一季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五大险企合计净利润865.01亿元,同比增长52.31%。这也是新保险合同准则之下披露的首批财报。


【资料图】

2023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实施2017年3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2020年12月《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个新准则。新准则对于保险公司到底影响几何?在上市保险公司一季报出炉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业内人士寻求答案。

新准则下首批财报:投资收益拉动业绩增长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大背景下,根据实施规则,在境内外同时上市或境外上市企业于2023年1月1日实施、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包含境内上市公司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胡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定新准则的目的是跟国际接轨,在这个体系下的目的是希望会计核算能贴近外部的变化。”

26日晚,中国平安率先发布了新规则下的首份财报:2023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2537.78亿元,同比增长3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

中国平安在业绩报告称,净利润增长主要受资本市场上行,投资收益增加影响。东吴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平安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新准则影响整体偏正面且超出预期。公告发布次日,中国平安股票盘中冲击涨停。

27日晚,四家A+H股上市险企集中披露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中国人保实现营业收入1377.69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21亿元,同比增长230%。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中国人保在报告中表示,主要缘于新准则下采用新计量模型、金融资产分类变化及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

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290.05亿元,同比增长17.4%;由于总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17亿元,同比增长114.8%。

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后,会计收入确认要求发生重大改变,新保险合同准则更加明确区分保险合同的投资成分和保险保障成分,2023年一季度开始公司收入的数据将依据新的确认原则发生显著变化。

该负责人还表示,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将更多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资产及其收益将更充分反映资本市场变化的影响,在资本市场走势较去年同期发生较大改善的背景下,公司2023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2023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两家公司净利润也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3683.85亿元,同比增长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85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943.86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26亿元,同比增长27.4%。

保险服务收入:增强与其他金融机构收入可比性

值得关注的是,新准则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保费收入确认计量的调整,由此前的保费收入改为保险服务收入。

根据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分拆保险合同中可明确区分的投资成分和其他非保险服务成分,对于不可分拆的投资成分,其对应的保费也不得计入保险服务收入。这意味着,新准则下保险将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确认收入的原则保持一致。

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保险服务收入1331.06亿元,同比增长2.12%;中国人保保险服务收入1171.55亿元,同比增长5.8%;中国太保保险服务收入653.9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人寿保险服务收入471.83亿元,同比增长2.3%;新华保险保险服务收入135.58亿元,同比下降4.4%。

据了解,投资成分是指无论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均须偿还给保单持有人的金额。业内预计,剔除两全险、年金险、万能险等产品的投资成分后,将更真实地反映险企的经营情况及业务规模,增强了不同行业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从2022年一季度调整后的营业收入来看,中国人保由此前的1895.68亿元,下降为1276.02亿元;中国太保由此前的1465.54亿元,调下降为790.58亿元;中国人寿由此前的3437.78亿元,下降为3437.77亿元,变化最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郭振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准则带来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对于有保险业务的公司来说营收会下滑,当然这里边主要是指寿险业务的营收会下滑。“因为按照以前的标准,长险所有的原保费都当作了营业收入,但是按照新准则,长险的营业收入是所有存量业务未到期责任负债的当期释放。”

开源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主要受到投资成分需分拆剔除、保险服务收入确认由缴费期转为责任期、获取费用计入责任期摊销三项影响。

财政部会计司相关人士表示,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保费收入分期确认并剔除投资成分,将导致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新准则对保险公司收入确认原则的调整,合理挤出了保费收入中含有的较大“水分”,将有效抑制保险公司盲目扩大收入规模的短期冲动,有助于保险公司重新聚焦可带来长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险产品,更加谨慎地研发具有合理利润率的投资型保险产品。

根据会计配比原则,由于收入和费用将同步下降,因此新准则对保险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等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相对有限。

银保监会在26日表示,从2023年一季度情况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基本保持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不大;从利润表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但利润总体实现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新保险合同准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会计司相关人士表示,新保险合同准则下,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有利影响不允许计入当期损益,而必须在未来提供服务的期间逐步确认,使得保险公司利用调整精算假设来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落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润操纵行为,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不改变公司业务实质:方便公司及投资者决策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新准则只是改变了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方法,不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实质。中国太保集团总裁傅帆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不会改变公司的经营策略。因为公司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以及价值取向。”

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表示,“新准则只改变公司经营的会计或财务报告结果,或者仅代表财务报告结果,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层来说,要从前端经营角度入手,从资产方面、负债方面、资产负债匹配等一系列经营行动逐渐调整,逐步适应新的评判体系。”

据悉,自新保险合同准则公布以来,新华保险成立了专项组,开展新保险合同准则落地业务方案设计,现已完成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准则要求的负债计量、会计核算、报表出具等功能。上述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保险合同准则的实施总体看将有利于保险业稳健运行,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胡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新准则给机构带来的影响,比如跟公司经营的初衷是不是相符的,包括产品设计、定价体系等是否需要再做优化,行业应该持续关注后续的变化。”在其看来,更多的非上市保险公司要到2026年才会按照新的规则执行,这些公司在过渡期可以学习规则,更好地弄明白规则的计算方式。

中国人保首席财务官周厚杰认为,新保险合同准则有利于增强整个保险行业会计的透明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更方便公司及投资者决策。

上述开源证券分析师称,新保险合同准则简化了资产负债项目,并按照保险合同组合余额分别展示保险合同负债及保险合同资产,同时根据利润驱动因素区分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业和投资业绩,预计可将承保利润与投资利润(利差)进行分拆分析,并强化了披露要求,使得风险敞口、盈利能力和利润来源等可分析性与公司可比性得到提升。

“财务列报有所优化,利源更清晰,分析体系更完善,有助于我们分析险企利源、产品策略、产品竞争力等方面,承保利润占比较高、费用率较低的险企或应获得更高PEV(保险公司估值指标)估值。”上述分析师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