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锂”,涨时疯狂跌亦疯狂。根据最新市场报价,碳酸锂价格已经跌破30万元/吨。去年底到现在,从60万元/吨跌破30万元/吨,下跌的速度像当初上涨时一样惊人。


【资料图】

很多人想问锂走向何方?但市场只会呈现直观的价格结果,不能回答底在何方。

就此,3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研部分锂盐企业、正极材料企业。下游电动车高增速需求收缩、未来产能释放预期冲击、恐慌补库情绪淡化,“三重”因素或是构成此轮锂价下跌的原因。

只不过有可能降价利好下游,刺激需求引来价格企稳。也有最悲观的声音,认为2023年到2024年是产能过剩时期。

现场:价格下行但锂盐库存量低

3月15日,四川一家锂盐厂,十多名投资者参观工厂产线。同去年“锂价未来涨多高”的问题相比,锂盐下行周期,他们更关心库存问题。

现在的锂盐库存是一个谜,没人知道谁家的库存是多少。这和价格直线拉升的陡峭阶段迥然不同,当时各家锂精矿“零库存”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但下行阶段,它就是秘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研的几家锂盐企业或者正极材料企业,对库存量的问题,它们给出了几乎一致的回答——锂盐库存量很低。

A企业:工厂没有锂盐库存,主要原因是去年有一些年底没交的货,今年要补货。其次是给上游锂精矿企业代工,增加了产能利用率。最后货以国际订单为主,主要销往日韩等国家。

B企业:锂盐有小几百吨的货,库存量不算多。锂精矿供应量能维持今年全年,供应问题不大。

C企业:最近看了锂盐厂,库存不算大,客户主要供应海外。

D企业:正极材料的库存低,但企业产能利用率就不高,没有50%。

冰山之下不只一角,记者实地调研看到另一角。

A企业:国内订单现在是偏弱,提货状况不好。到底每家有多少库存,不清楚,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量。

B企业:我知道一些企业库存是很高,说实话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下游需求)比较“紧”(去化压力)。

C企业:低端的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比较低的那种,确实需要去化了,主要是这部分的库存比较高。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会长张江峰最近跑了一些锂企,发现锂盐“库存还有一点”,“现在一些企业可能感觉压力比较大,有些报价跟企业的成本比较接近,现在很难受。”

纵然不知道库存量的具体状况,但这些案例和说法却擦拭出锂盐的库存边界。这是锂价波动背后市场信号,供需博弈在边际上对行业库存的影响。当下游无法忍受某一个价格,产能库存最先积压在“最弱”的锂企。

由此,或可看做进入锂盐“基钦周期”的又一波段——主动去库存。只是说,“主动去库存”的未来尚可未知,它可能是一朵“水花”,掀不起锂价的波澜,也有可能是“巨浪”,掀起锂价的风暴。“主动去库存”的猛烈力度决定了价格波动幅度。

“大家可能现在都‘绷着’,观望一下。”B企业的生产总监描述了最猛烈的力度,锂盐企业绷不住了,纷纷降价抢跑,争先恐后“主动去库存”——当然,这仅是他设想的极端状况。

库存确实是锂盐“基钦周期”的核心,“主动去库存”的上一个阶段是锂盐补库存。2021年12月,锂价从20万元/吨出头突然跳涨到30万元/吨,内生的真正推动力是预判2022年锂精矿库存最紧缺。锂盐“零库存”的恐慌情绪被下游储能、电池的扩产放量预期推波助澜,不断被强化的“保供”观念成为推动60万元/吨锂价的动力。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的2022年锂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锂资源进口量增速依旧。据海关统计,2022年1~12月,我国进口锂精矿约284万吨,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加拿大等国,同比增长约42%。我国净进口碳酸锂12.57万吨,同比增长约72%。

但在今年, 锂精矿供应已不是企业所担忧的首要之事。记者在一家锂盐厂中控台看到,公司精矿库存储备充足,没有缺货困扰。

实际上,行业并没有一个标准指标能界定锂盐库存高低。从记者曾调研的一家锂盐企业的历史库存对比发现,在2020年上半年的周期低谷,库存峰值是在4000~5000吨。除开极限状态,当时这家锂盐企业的中位数库存在千吨。

争论:长单毁约是否已经出现

国内锂盐长单执行率又是另一个未知情况。

A企业:现在都在谈长协,又不知道怎么谈。之前签订的长协,或许有变数。

C企业:之前电池厂和锂盐企业签订长单,但现在它落实不了。它去年是想多拿碳酸锂的货,把资源拿到手里。但后面价格到60万/吨,电池厂也想不到,锂盐厂也想不到。现在越跌,拿货心理预期就越低。

D企业:长单履约意识强的企业会来沟通价格,市场价格浮动多少,商量调动多少。

行业流传消息:

肯定有毁单的,这个差价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当时签订的50万元/吨,现在跌至30多万,这一价差非常大了。

当锂价从20万元/吨的价格加速上涨时,下游希望签订长单保量,但上游希望随行就市。在锂盐30万元/吨签订长单,预期是价格会在40万元/吨,50万元/吨,长单执行动力还有。但现在跌回30万元/吨,长单难执行既因为价差,也因为预期。

双方围绕显性和隐性的机会成本核算进行新一轮博弈,也决定锂盐企业和电池企业之间长单履行与否。

实地调研中,更多的信号显示是锂价博弈的主导权逐步向下游靠拢。

一家宁德时代产业链上的整车企业,它的新能源车不是市场主流车型,属于新能源车“少数派”。

负责采购宁德时代电池的责任人明显感受到今年电池好买,价格还在下降。“电池价格是根据材料价格联动,每个月会核算一次。今年不需要去抢电池,按照拿货节奏走即可。”

碳酸锂直接关系到磷酸铁锂的价格,磷酸铁锂价格直接关系到电池价格。电池价格下降在情理之中,今年,电池的供给不需要通过“抢”来保障。

下游不再需要“抢”,数据已早早对曾炙手可热的上游释放出“寒意”。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同比去年春节月,增速仅有20%左右。

日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2023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8.2GWh,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46.3%,装车量为16.1GWh,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5.4%。这也是历史首次出现单月同环比均下降的情况。

这种“寒意”对上游的致命之处在于,好像突然间就从高歌猛进的成长期进入平缓均衡的成熟期。

一地级市负责动力电池招商的干部对此有深刻感受,今年动力电池企业在地方投资意愿明显小于去年。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说一个细分的领域,它都会经历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动力电池产业也不可能每年翻一番往前走,去年我们判断这一领域产能过剩风险。招商引资的重点转为集中在行业前五的电池企业,排名在后的企业都谨慎考虑。”他今年2月的实地调研更加强化这一判断,当时是调研了一家行业排名边缘的电池材料企业。因为材料降价幅度来得太快,一下子降到成本价之下,生产一吨亏一吨,“最后没法干了。”

市场萎缩阶段,边际竞争能力最弱的客户被优先淘汰,资本开支的收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到来。

尽管一切发生得静悄悄,但预期改变却是最致命的一刀,因为任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某种预期的现金流贴现。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处于国内龙头电池产业链以及海外订单为主的锂盐厂,库存量处于合理位置。但主要订单在国内的锂盐企业,库存量便不是太乐观。

数据:30万元/吨价格逼近行业边际成本线

高工锂电统计了锂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状况。

根据对全球112座锂矿山/盐湖的统计追踪,从矿源地来看,2022年全球在产的锂矿/盐湖共有39座,有效产能为80.7LCE万吨,产能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和南美,三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能占全球的比例达到了98%。从增长情况来看,2022年全球锂矿有效产能同比增长47%,其中南美洲的增量最大,达到9.2LCE万吨,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别为8.5和7.4LCE万吨。到2025年,预计全球运营矿山将达到82座,总产能将达到261.5LCE万吨,相较2022年增长超2倍。但在2025年,锂资源供给为240.6LCE万吨,电池产量需求为202.8LCE万吨。2023年,锂资源供给116.7LCE万吨,电池产量需求为109.1LCE万吨,供给超过需求。

总量毛估数据只是一种信息参考,真实的供需匹配度仍然是一个谜。从60万元/吨往下跌,跌破50万元/吨大关,再跌破40万元/吨,再跌破30万元/吨大关,锂价是对供给关系现状的直观反应。

有上市公司在3月初提前预警。正如德方纳米(SZ300769,股价196.94元,市值242.2亿元)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短期来看,随着大量企业跨界入局磷酸铁锂行业,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高端产能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

锂价无人能预测,但基于30万元/吨的价格,业内人士推演三种变化:

第一种,30万元/吨的锂价逼近无自有矿的企业成本价,这是锂盐市场最先被排除掉的边际产能。

3月17日,普氏能源咨询锂精矿(SC6)评估价格为4850美元/吨。加上海运费、关税等,锂精矿成本价格超过5000美元/吨。按照8吨锂精矿生产出1吨电池级碳酸锂,对应成本价格为4万美元/吨,按照3月21日汇率计算,精矿成本价高达28万元/吨。

“我算了一下,成本控制比较好,现在这个价格还有利润,但已经不是很高。”B企业的生产负责人算了账,30万元/吨的锂价,自购矿的加工锂企没法赚钱。比对开工亏损和停工损失的机会成本,这部分群体在目前价格最有意愿选择后者。

第二种,成本安全边际次高的锂辉石自有矿企和成本安全边际最高的盐湖提锂企业,它们能在当前价格拥有更多容错空间。但如果价格继续下行,容错空间将对应收窄。

在自有矿的情况下,通过锂辉石生产1吨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为每吨7万元至8万元。根据藏格矿业(SZ000408,股价25.5元,市值403亿元)2022年年报的成本和价格推演,公司的盐湖提锂成本在3万元/吨出头。

“价格跌得如此厉害,一些盐湖提锂的企业成本足够低,它会接着做。但包括一些云母提锂、海外矿山,原本一些项目会放缓。”张江峰说。

此情此景与这轮锂盐牛市前的那轮熊市周期很像。2018年到2020年中旬的那轮熊市,锂盐价格从15万元/吨跌至最低的4万元/吨左右。锂盐市场出清顺序从非自有矿加工企业、自有矿锂辉石企业、西澳部分高成本矿山再到盐湖提锂企业依次展开。受冲击力度最小的是盐湖提锂企业,西藏盐湖被视作国内锂资源供应的主要增量。比如藏格矿业今年的重点就是西藏麻米错盐湖加快投产,同时还瞄向结则茶卡盐湖。

第三种,尽管是在锂盐价格下行周期,但目前价格仍然能维持利润。已规划产能扩张企业会加快锂盐建设,增加市场的产能释放。

“现在我们肯定会加快锂盐投产进度。”一准备跨界锂盐的矿企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因为土地批文还未拿到,公司锂盐项目迟迟未开展,目前价格下行更令他们坐不住。

华友钴业(SH603799,股价56.2元,市值898.9亿元)此前公布了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开发项目进展,Arcadia锂矿开发项目全部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投料试生产,成功产出第一批产品,项目产能为折合约年产5万吨碳酸锂当量的锂精矿。在一年前,华友钴业完成了收购前景锂矿公司100%股权的交割。

还有一家盐湖提锂企业负责人坦言:“这个价格,我们还是可以(赚钱)。”

除开价格是公开的,每一家锂盐企业的扩产进度和节奏都是秘密。而哪家企业先在市场投产,它就能占据行业最大的边际价值。

记者调研中发现,锂盐企业自身没有“超额”扩产的动作,下游电池企业认为新增产量很多,锂盐企业却表示没有那么多量。真实的整体产量,行业内人士也拎不清。

然而这只是行业内部人士推演判断,不乏按照极端演绎。但无论如何,30万元/吨是当前锂盐企业和下游电池企业博弈的关键节点。

“失真”的年报

今年锂盐价格的下跌是在预期之中,在上冲到60万元/吨阶段,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等曾提到锂价过高过热。“造车新势力”紧随其后“吐槽”。理想汽车CEO李想提到,根据上险量的初步统计,2023年1月加2月,乘用车上险量同比下跌超过25%,碳酸锂无论如何都要大幅降价,因为需求远远不如预期。蔚来汽车CEO李斌也提到,2023年将有更多上游产能产出,考虑到市场需求,碳酸锂很可能跌至20万元/吨甚至更低。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锂盐价格的加速下跌同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的公开传播有关。

“这一锂矿返利计划其实没必要公开说出来。”业内人士认为,宁德时代20万/吨的长协锂价是商业机密,这一价格公开后,它成为行业的价格锚。

但只要行业不重现2018年的熊市困局,20万/吨的锂价很难令锂盐企业接受。

综合锂盐企业业内人士的分析,这一轮锂价下跌主要是下游电动车需求放缓,高增速的预期下滑,消解了囤货备库存的预期。尽管没法全盘统计锂盐供给量的真实量,不止一个人有这种直观感觉——今年没有突然爆发的锂盐供给增量。张江峰就提到:“需求下滑,我认为供给量并没有出现大的增长,这可以从正极材料开工率、电池厂开工率推断。”

围绕锂盐30万元/吨的价格关口,上游锂盐企业的底气在于“今年二季度(下游)的行业预期和情绪会起来。”

B企业生产总监推演了上下游的博弈行为——价格持续下跌逐级逼近锂盐企业的边际成本,停产引发供给收缩。电动车保持高增速,消化掉电动车的电池库存。电池材料去库存后会迎来补库存的周期,采购需求为锂盐价格兜底。

当中的变数在于此时此景的补库存已完全不同于恐慌补库存,一是电池回收、西藏盐湖放量以及非洲锂资源的报道,逐渐让人意识到“有锂”。二是下游有节制的阶段采购会抑制供需错配的市场关系。

眼下最为尴尬的是锂企“失真”的财务数据。赣锋锂业(SZ002460,股价68.04元,市值1372.4亿元)2022年营收预计418.23亿元,同比增长274.6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4.78亿元,同比增长291.67%;雅化集团(SZ002497,股价21.69元,市值250亿元)2022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预计45亿-47亿元,同比增长380.45-401.80%;藏格矿业2022年财报显示,碳酸锂营收43.23亿元,同比增长356.91%;盛新锂能(SZ002240,股价36.18元,市值329.9亿元)2022年营收120.39亿元,同比增长299.03%,净利润55.52亿元,同比增长541.32%。

靓丽的年报只能反映锂价30万元/吨涨至60万元/吨的景气状况,企业更被关注的点或许只在新开产能投建进度。

自2021年9月以来,整个锂板块跌幅超过30%。即便在最为疯狂上涨的阶段,锂股股价仍未回历史新高。

“事后诸葛亮”来看,这种背离反应一种市场逻辑——无论当时锂股价格涨至如何,市场估值已认定是周期顶部。

在这轮大牛市中,行业内外的参与者为“白色石油”披上一件成长金属的外衣,但终究它还是逃不了周期本色,这也是一种吊诡的存在。

就像B企业生产总监,他在去年眼看着库存里的锂盐价值万千,但却不敢买入新能源车产业链的股票。

此次调研中,一位锂企董事长反复对记者说:“不要忘记这个行业的底色是周期。”最为悲观的一种意见不外乎是2023年到2024年,锂盐产能会出现行业过剩。但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总体上认为锂价降低有利于新能源车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由此激活下游需求。

更多人还是相信新能源车的长远未来,眼前的价格下跌仅仅是很短时间周期内的波动。

接下来,等等看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