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23年以来的交付量一直领衔国内造车新势力,但理想汽车方面仍认为2023年“亚历山大”。
“以特斯拉为首的头部车企打起了价格战,让行业措手不及。”3月2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特斯拉等车企的降价行为带来的影响,并认为降价不一定能帮助企业提升销量,但是可以打击别的企业。
事实上,理想汽车面临的压力还不止于此。“(去年)12月份透支了今年的销量,因为12月份面临两个情况,一方面是新能源车补贴的退坡,另一方面是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取消。此外,我们还面临上海接下来不再给增程(电动车)发放牌照这一变化,原本应该属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已集中在去年四季度(释放)了。”李想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理想汽车在售车型L9和L8的交付量均过万辆,共交付新车超2.12万辆,而其中有1000多辆是上海用户提前购买的。
不过,即便面临多重压力,李想直言理想汽车不会“随大流”,也不会降价。
“进入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在李想看来,很多时候产品并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也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你可以在每个级别里,很清楚地画出来一个(价格)曲线,其实从10万一直到25万,比亚迪的曲线都是画得最准确的,特斯拉调整完(价格)以后,也画得非常准了。”李想说。
据了解,理想汽车也正是严格按照价格曲线来构建整个产品体系的,包括此后推出的纯电系列产品也会按照此价格曲线来定价。李想认为:“如果我们把中型车卖到30多万,会卖不出去;如果我们把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我们也卖不出去。”
根据此前的消息,全尺寸的理想L9会坚守40万~50万元的价格区间;中大型的理想L8和理想L7会坚守30万~40万的价格区间;中型的理想L6和理想L5(非SUV形态)会坚守20万~30万的价格区间。
对于此后推出的纯电系列产品,李想透露其也会推出类似L系列的产品序列,满足20万~50万元价格区间家庭用户的需求。
“800V(充电平台)纯电产品没有那么贵,基本能做到和增程产品相同的价格。”李想说,“这主要得益于理想自研的碳化硅高压平台,再配合较好的风阻系数,可以让电池的成本继续大幅下降、效率可以显著提升。”
对于2023年,理想汽车CFO李铁称,理想汽车会进入开始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在此前的2022年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2023年公司将挑战拿下国内30万~50万元价格区间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李想预计2023年该细分市场规模会在140万~150万辆之间。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将冲击年销30万辆,较2022年增长125%。数据显示,理想汽车预计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量在5.2万~5.5万辆,今年后三个季度预计交付至少24.5万辆汽车。
而对于市场份额扩充的规划,李想表示,希望2027年公司能在2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市场占据35%的市场份额。
今年有望达到千亿收入规模
此外,李想判断,2023年理想汽车将进入全新的成长期,公司有望正式达到千亿收入规模。“要成为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车企,至少需要几千亿元的收入,要成为头部,则要达到上万亿元。”李想直言。
“随着新车销量的增加,每个季度还在产生现金流。(但是)因为还要投工厂,投研发,(所以需要将)这两个减掉。如果(现金流)还一直是正的,那就是说市场不管怎么变动,能不能融资,我们都不害怕,因为至少自己有‘造血’的能力。”李铁说。
据了解,自理想汽车IPO以来,其在12个季度的财报中,仅有2022年第三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负。对此,理想汽车方面称,彼时其处于理想ONE EOP(End of Production,生产结束)的阶段。
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健康,达到20.2%,全年毛利率达到19.4%。理想汽车方面称,毛利率的减少主要是车辆毛利率减少所致。
“回到车的角度,作为一个智能电动车企业,我们认为健康的毛利率门槛是20%,研发费用投入需要基本在10%以上,销售管理费用如果做得非常好,也需要7%~8%。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有资本投入、工厂建设等,所以我们认为20%的毛利率是健康的。”李想说。
李想表示,目前特斯拉的毛利率超过20%,而比亚迪的毛利率也已超过了20%。“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并不是直营的,如果把经销商费用一起算进来,比亚迪产品的毛利率也是超过20%的。”
理想汽车方面认为,20%的毛利率不仅是健康的,同时也是投入研发的基础。在研发方面,理想汽车将其分为三层:产品研发、平台化研发和系统的研发。据悉,智能AI自研是理想汽车2023年的工作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此前公布了智能驾驶技术最新进展,并宣布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理想AD Max上开放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早鸟用户内测。
“今年的一个现象是,所有(使用)Orin计算平台的企业基本都会在四季度交付城市NOA.我自己觉得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达到2011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能达到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李想认为,对于中高端车型而言,智能汽车的时代将会在2024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