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增太加高岳
近年来,贵南县以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现代循环农牧业发展路子。 近日,记者在贵南县通过入园区、进企业、看草原、访牧户,切身感受到了来自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发展脉动。
高效养殖推动畜牧业提档转型
畜牧业是贵南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直以来,贵南县充分依托草地畜牧业资源优势,以草定畜,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既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又确保减畜不减收,学习和运用高效养殖技术有效推动现代生态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1年,森多镇加尚村牧民仁庆塔放下牧鞭,在定居点种植饲草、半舍饲养牛羊,开始走上从粗放养殖向集约化管理的新路子。 经过几年的实践,仁庆塔的合作社升级为50户205人入股,牧民的总股份达到180万元的股份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仁庆塔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资金不足,很难扩大经营,幸好有政策帮扶的56万元资金,加上自己投资的40万元,才建成集饲料房、无害化处理池、电子追溯体系等一体的高标准养殖场。 加尚村处于高寒地区、耕地面积少、农作物难以成熟且牧民拥有的草场面积小等情况,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仁庆塔积极引进贵南县农牧局帮扶的青贮燕麦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湟源牧校等专业人员研究配置青贮燕麦饲料。 在研究人员的建议下,他又引进青贮玉米饲料项目,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达到以草定蓄、生态平衡的建设目的。 2013年,合作社被评定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试验基地。“今年,我们合作社大概能实现30多万的元的社员分红。”仁庆塔笑着跟记者说。
抱团取暖有“钱”景更有“丰”景
“有大订单牛羊也卖不出去,更别提能有个好价钱了。”问及成立怕诺尔牦牛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初衷,联合社理事长李本加跟记者说道。 2014年,贵南县森多镇贡哇村李本加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决定辞职创业带领村里人发家致富。 2015年,贵南县诺颡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贡哇村入股26户,合作牧户30户。一年后合作社实现利润16万元,在看似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合作社发展却遇到了瓶颈。 牦牛养殖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完成客户的订单量;上涨的饲养成本让很多的小规模养殖户无力承担…… 为了把“小舟”变成“大船”,合作社经过县相关部门的多方支持之下与县域内其他三家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共同创立了贵南县首家“联合社”,李本加担任总经理,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强强联合,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目前,联合社已建成3个牦牛良种繁育基地,分别被评为海南州“牦牛产业示范点”和“牦牛产业科研基地”,以及贵南县牦牛产业“万千百”计划千头养殖基地。 与此同时,联合社通过加强牦牛奶源管理、体验消费、推介休闲观光牧场、“互联网+”销售等方式,加工销售牦牛乳制品,年带动受益牧户可达300余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的吹响,联合社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为核心,大力发展牦牛产业,让更多的农牧户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真正鼓起“钱袋子”,走上致富路。
变废为宝走好产业发展“绿色路径”
“我们的有机肥厂收购了贵南县一半合作社的羊板粪。”走进位于茫曲镇达玉村的楠迦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厂长旦正加向记者介绍道。 楠迦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以羊板粪为原料,利用丰富的牛羊板粪资源,依托天然无污染环境优势,楠迦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还自主研发了畜禽粪便高温无害化处理的发酵技术和发酵设备,解决了海拔高、气温低,有机肥发酵时间长、发酵困难的难题,打破传统堆肥法,实现了生产工业化,并获得专利。 羊粪是牧区最常见的燃料,但长时间沉积在羊圈,板结后成了无法处理的废物,对草原生态、水质和牧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原来我们的羊粪通常就是当成柴火烧掉,现在通过回收利用,制作成肥效长、精纯度高的有机肥料,变废为宝。”羊板粪今昔的变化,让旦正加信心满满。“这是我们的自然发酵池,一次发酵大概五六天就可以完成。”站在车间外的发酵池旁,旦正加介绍,公司通过村民入股的方式累计向贵南县四个村分红300多万,并提供就业岗位29个。“公司会定期一对一、手把手教我们技术,另外还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班,现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农牧民都有一技之长,成了公司的骨干,收入上去了,大家积极性也很高。”公司员工桑杰说。 近年来,贵南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全完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从而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