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青岛、上海等地棉花贸易企业反馈,虽然受上周ICE棉花期货较大幅度下跌、内外棉花价差顺挂幅度有所扩大且部分贸易商保税棉基差小幅下调、外棉船货和保税棉的询价和成交呈现回暖势头,但迟迟没有明显放量,手握进口配额的棉纺织企业、中间商对基差资源关注多,但下实单却很谨慎甚至瞻前顾后,有些前期合同协商调整为“分批多次”提货。

黄岛某棉企表示,导致国内用棉企业“多看少动”、按需采购的因素有如下三点:一是缺出口订单(含溯源)。虽然内外棉花表面价格已顺挂500元/吨左右,但考虑到1%关税配额比较稀缺、巴西棉及非洲棉等制成率略低,对非溯源出口单、内需单纺企仍更倾向于新疆棉;二是缺利润。按目前外棉CNF/CIF报价计算,进口棉纺纱销售,利润明显偏低,C40S及以下支数棉纱甚至“赔本赚吆喝”;三是缺质量。从调查来看,目前港口保税巴西棉/非洲棉/印度棉/美棉普遍存在等级/品质差异大、批次多、一致性偏弱的特点,规模以上纺企关心、下单的重点转向即将上市的2022/23年度巴西棉、澳棉。

江苏某棉花贸易商反映,5月份以来到港、入库外棉以美棉居多,巴西棉、澳棉、印度棉、苏丹棉、西非棉等数量偏少甚至寥寥可数,各主港口棉花库存总量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减小,但因ICE主力合约跌破80美分/磅,保税棉通关数量小幅上升;清关人民币基差资源则成交放缓(报价CF2309+基差)。据了解,目前部分主港美棉的库存数量已超过港口库存总量的50%,而且预计5、6月份比例将呈现上升继续的势头,直至8月份及以后巴西棉、澳棉及其它产地棉花到港稀释后才能下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