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和大家聊聊港股了。
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底以来的超预期反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恒生指数暴力反弹48.72%,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强势,累计涨幅59.25%。(数据来源:Wind,2022.11.01-2023.01.31)
但市场显然不会一直冲高,支棱起来的港股经历完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后,在2月也是重新转入了回调状态。
3月以来,海外硅谷银行倒闭和瑞士信贷危机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市场和港股的运行。
展望4月,港股投资会不会迎来更为积极的变化?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11.01-2023.04.03
南向资金看好港股
据相关报道,近期随着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持续发酵和对有关资金安全的担忧不断升温下,
有大量资金从美国和瑞士撤离,主要流入中国香港,香港成为国际资金重要的“避风港”和转移目的地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长期以来,香港地区都是亚太市场的资金“避风港”,大量国际资金的流入,无疑将推动香港金融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
从南向资金来看,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市场中南向资金大部分是非常专业的机构投资者。
据港交所发布的《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报告中显示,南向资金的比例从过去几年的23%提升到了50%,个人投资者的占比也从原来的60%减少到30%。
截至2021年底,南向资金里面的公募资金的市值占比超过33%,这也从侧面反映,南向资金专业化程度在持续提升。
据统计,2023年3月港股通出现大幅加仓,全月净流入671.38亿港元,仅次于2022年10月份。
显示出南向资金在回调中坚定加仓的决心,机构投资者积极看好港股的投资机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01.01-2023.03.31
港股市场的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港股投资还有新的积极因素吗?
作为离岸金融市场,港股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要考虑到国内的基本面,也要关注全球的流动性。
从海外流动性来看,美联储加息周期渐入尾声,上半年大概率会结束。
根据3月FOMC会议中点阵图数据显示,2023年美联储利率目标为5.1%。
也就是说,即使美联储5月再次加息25BP,那么美联储会将其政策利率区间调整至5%-5.25%,已经达到了政策目标,标志着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将结束。
其次,国内经济复苏趋势持续得到验证,二季度国内基本面复苏预期仍然较为强劲,且结构性政策也有望持续加码。
近期国内重磅经济数据新鲜出炉,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
尽管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保持着扩张态势;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8.2%和57%,分别高于上月1.9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也在临界点之上。
连续3个月,国内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仍在荣枯分界线上维持较高景气度。
这说明国内市场内生动能与社会有效需求持续修复,助推经济保持趋暖向好、企稳回升态势,港股投资前景向好。
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港股值不值得买?
最后,还是要回到当下港股是否值得买的问题上来。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观点,一季度,恒生指数动态PE呈现先升后降的震荡走势,但整体来看,当前恒生指数动态PE已经下滑至9.4倍。
当下恒生指数EPR(8.3%)处于其历史均值以上0.6个标准差,显示港股仍然具备一定的性价比。
从估值以及业绩的匹配度来看,对比全球其他主要市场,恒生综指的低估值优势(9.4倍动态PE)叠加其相对较高的2023年盈利增速预期(17%),凸显了港股市场的相对配置价值仍然显著。
二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结束,增量流动性有望重新流入港股市场,从而带动各板块估值的抬升。
而前期外资流出较多、且具备较高业绩增速、对利率敏感的成长性板块,如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汽车等更有望受益。
同时,一季度数据已经验证出行链的高确定性复苏,节奏及幅度均优于市场预期。
二季度随着节假日及出游旺季到来,叠加去年的低基数,出行链的恢复程度有望进一步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