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央行刚刚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实现“开门红”。报告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市场预期值和前值。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下单月信贷历史新高。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但仍为近十年以来第二高点。

整体上看,信贷数据和社融数据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其背后反映的是,开年以来,国内各地自上而下拼经济的大氛围下,银行业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各地拼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得到金融活水浇灌的同时,市场信心亦逐步提升。

一季度一般被认为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今年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近年来,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积极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需求,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信贷的大力支持下,稳经济各项举措加快落实,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全国多地新春“第一会”释放出的“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旨在强调政策要靠前发力,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和力争今年首季度经济的“开门稳”。

透过1月份的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企业中长期贷款开始增多。这表明企业贷款意愿在上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回暖。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其中有4.68万亿元来自企业部门,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68万亿元,同比多增1.3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短期贷款新增1.51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

此外,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重返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同步改善,企业信心明显增强,制造业景气水平亦明显回升。

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加,说明助企纾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显效,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领域支持,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也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警惕的是,与企业贷款增加相比,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同比少增5858亿元。从存款来看,1月份居民存款新增6.2万亿元,同比多增7900亿元,这反映居民投资和消费意愿不足。因此,提升居民投资和消费预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激励政策提升居民的投资和消费意愿,增强经济内生动能。

信贷的“开门红”,社融规模的超预期,都为经济内生融资需求的回升开了一个好头。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恢复,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动力强势充沛,企业内生动力持续释放,中国经济逐渐重启并加速复苏,完全可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