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印度遭遇重金罚款后,小米在欧洲市场也开始遭遇“大棒”。7月16日,市场传出小米公司在意大利被处以320万欧元(约2176万元人民币)罚款的消息,做出这一处罚是意大利竞争管理局。该机构表示,当产品(还在保修范围内)出现划痕或其他轻微缺陷时,小米科技意大利有限公司拒绝进行维修,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利。


(相关资料图)

7月17日,小米对此进行了回应。回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小米表示,正在评估这一处罚背后的原因。其二,小米表态,一直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相关法律法规。

高端化和国际化是小米近些年来持续加码的重要战略。也正是得益于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近些年来小米全球化业务、尤其是境外市场在相当时期都保持了强势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人民币1636亿元,同比增长33.7%,占总收入的49.8%。

不过从近些年来,小米国际化战略也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坎儿。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印度被罚。

今年初,印度财政部曾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7亿元)税款。当时小米方面对此进行了回应: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这并非印度今年以来唯一一次对小米挥舞“大棒”。今年5月,小米被曝出在印度的子公司遭资产扣押的消息,涉及金额高达555.13亿印度卢比(折合人民币48.06亿元)。

对此,多数业内观点认为,小米印度官司赢面非常大,不过或许会对当地公司现金流带来冲击。

持续在印度遭坎,给小米的国际化运作带来新的变量。7月上旬,小米就被传出越南建厂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关于小米是否在“曲线逃离印度”的猜想,不过这一猜想目前难以从小米方面得到证实或证伪。

回看本次意大利被罚事件。从目前公开报道情况来看,与印度被罚并无关联,被罚原因、拟罚款金额,以及对小米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印度不同。

对比来看,印度对小米市场非常重要,由于印度人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价格敏感,主打低价策略的小米,天然就适合印度市场。也正因此,与小米的产品非常契合,小米和一众国产手机厂商,早早就开始布局印度市场。

意大利和印度市场相比,体量虽然存在差异,不过本次被罚也正值小米在欧洲手机市场大踏步前行之际。去年1季度,就有统计机构指出,小米在欧洲、西欧保持市场份额第三名的位置,在西班牙连续第四个季度取得市场份额第一的成绩。而今年以来,小米方面也多次明确,欧洲是小米的重要市场,欧洲市占率已经近20%;且会通过持续提升产品和品牌力,增强零售运营能力和运营商渠道拓展能力,争取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

从意大利对于国际巨头的动作来看,小米并未唯一遭遇处罚的手机/互联网头部企业。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2020年以来,意大利竞争管理局已经以不同原因对苹果、亚马逊、三星、谷歌等公司都开出过罚单。2021年12月,该机构宣布对亚马逊处以高达11.28亿欧元的罚款,亚马逊随后表示将上诉。由此可见,虽然小米被罚,但意大利大概率并非单独针对小米。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小米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遇坎儿事件,为国内品牌出海提了醒。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王一石对记者分析说,近些年来,中国头部企业发力国际化的案例越来越多。出海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属地法律和市场生态,避免违反当地的相关规定,出现不必要的罚单和损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