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惠及市场主体;专项债等政策靠前发力,更好发挥稳投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民生等支出保障有力……积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发挥稳经济保民生重要作用。

按照国常会等新的部署,下一步,财政政策还要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收入侧税费支持再加码,促进新能源车消费、缓解养老托育服务业困难;支出侧依法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强化民生兜底。

今年退税已超过去年全年的3倍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已有2000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倍。

8月19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税费支持举措扩围加码:对养老托育服务业增值税留抵税额一次退存量、按月退增量;各地今年内顶格减免地方“六税两费”。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再延期实施至明年底,预计新增免税1000亿元。继续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对记者表示,上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经济虽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帮助实体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冲击方面起到了缓冲作用。也为市场主体传递了积极信号,将增强市场主体对经济的预期,有利于促进有效需求扩张,引导有效供给的形成。

依法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

今年以来,专项债靠前发力,更好发挥扩大有效投资作用。

发行使用速度快。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已累计发行3.47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

拉动投资效果明显。今年1至7月,各地已安排超过25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铁路、收费公路、干线机场等重大项目资本金,积极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个百分点,且连续三个月加快。

着力扩需求稳经济,8月19日国常会对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作出新的部署。

在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汤林闽看来,“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是财政政策继续实现稳经济功效的重要发力点。他对记者表示,初步测算,截至7月底,剩余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空间还有1.5万亿元的额度。

强化民生兜底举措还将推出

今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长,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部数据显示,1至7月累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2757 亿元,增长5.5%;教育支出21837亿元,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12668亿元,增长8.6%;农林水支出11985亿元,增长 8.7%;交通运输支出7000亿元,增长13.1%;科学技术支出4973亿元,增长20.5%。

下一步,包括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面落实低保扩围等系列强化民生兜底的举措还将推出。

李旭红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是帮助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下一步,应继续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效能,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除了进一步发挥留抵退税政策助企纾困的效应,充分发挥专项债等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的财政工具效应之外,也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同时实施有利于保民生、促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从收支两方面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