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对外投资合作实现了稳发展的目标。

眼下,随着农历新年的正式开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也迎来了更多新机。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2月4日发文称,2022年将推动以高水“走出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向新的一年,中企应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关注新兴市场

2021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今年商务工作时明确,要聚焦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高水对外开放,而且要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对于今年中企对外投资合作的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表示,受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影响,今年境外投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企在赴海外考察、洽谈和招工、工程项目推进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挑战。此外,有些国家投资保护在加剧,经济复苏不顺,生产秩序未能恢复,也给中企开展海外投资带来诸多障碍。

以欧盟为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1/2022》显示,2021年欧盟保护主义抬头,对华进行单边制裁,营商环境出现退步,给在欧盟投资经营的中企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企应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中企需把握四大趋势:一是国际经济合作大环境被政治化的趋势。二是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的区域化趋势。三是中企“走出去”出现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化趋势。四是国际经济合作的数字化趋势。

张建建议中企对外投资可多关注新兴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成长潜力大,投资机遇多,而且随着抗疫合作深入推进,当地疫情防控形势也会更好,从而给中企“走出去”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另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逐步生效实施将推动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更加便利,产业链合作的空间和潜力更大,也将为中企开展海外投资带来更大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比重接对外投资总规模的14%,增速高于对外投资总体4.9个百分点。

面向当前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有志“走出去”的中企已经有所行动。东盟科技公司(老挝)董事长邓良慧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与1~2个行业的3~6家中企一起开拓老挝市场,未来也将组织更多中企在老挝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物流等传统领域挖掘向数字经济发展的投资机会。

做足投资功课

投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方米,预计年产能达500万条半钢子午胎、90万条全钢子午胎,将为当地创造1600个工作岗位……这是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最新投资的项目。1月27日该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建成之后将深入拓展RCEP市场。

随着RCEP正式生效实施,类似的投资案例在逐步增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东盟市场多年,在印尼投资成立了制造和营销公司。该公司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李东春公开表示,2022年,柳工将加大在RCEP区域的海外投资力度,增强市场把握能力、客户开发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同时深化东盟地区新能源机械跨境制造、营销、服务、配件等业务体系,在RCEP国家拓展新能源产品业务。

面对新的投资机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企在海外投资中既要找准新市场、新机遇,也要做足功课,尤其是精准定位企业发展方向,做好对目的市场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尽职调查,对RCEP文本和“一带一路”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尽量降低在投资中的风险和损失。

深圳大学海外利益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永红表示,企业“走出去”需要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齐心合力,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升温等变化,中企应当坚持“舆论先导、企业自主、政府护航”的思路,构建“上下互通、全域沟通”的出海新路径。

对于RCEP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三个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企业投资:一是完善投资促进政策,加强跨境产业分工合作;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三是完善台功能,深化供应链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在上述发文中表示,今年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合作和斗争、存量和增量、整体和重点,完善境外投资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境外投资质量效益,推进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开发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水,以高水“走出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荐内容